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中國網評】中日韓緊密合作對衝“脫鉤斷鏈”風險

2025-03-25 來源:中國網 作者:孫家珅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孫家珅 

3月22日,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在日本東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日本外相岩屋毅,南韓外長趙兌烈共同出席會議。這不僅為中日韓協同推進務實合作、共拓發展格局增添新動能,也為區域乃至全球治理體系注入穩定性。特別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思潮泛起的複雜形勢下,中日韓三國的緊密合作,無疑將對衝單邊主義、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三國合作根基穩固且前景廣闊

中日韓三國地緣相近、文化相通、經濟互補,歷經多年發展已形成多層次合作體系。自2004年首次中日韓外長會以來,三國在多個領域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政治領域,三國保持常態化高層對話機制,就多方面議題進行戰略溝通,形成有效的政策協調框架。在經濟領域,三國互為重要貿易夥伴,投資合作活躍,貿易總額佔全球GDP的四分之一,對亞洲經濟總量貢獻度超七成,構成驅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關鍵力量。在文化領域,三國人民之間的交流與互訪日益頻繁,增進了相互了解和友誼。

此次外長會上,三國外長就中日韓合作以及地區和國際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一致認為應共同維護好中日韓合作勢頭,圍繞《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全面均衡推進“六大關鍵領域”務實合作,包括政治安全、經濟貿易、人文交流、可持續發展、社會民生以及地區和國際事務合作。通過機制化推進,三國合作正從量變積累邁向質變飛躍的新階段。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對單邊主義的有力回擊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邊主義、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思潮抬頭,給全球經濟復蘇和地區穩定帶來嚴峻挑戰。中日韓三國作為東亞地區的關鍵行為體,深化協同合作、加速區域整合進程具有多重戰略意義。這一進程不僅將推動三國經濟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同步提升,更將為亞太乃至全球治理體系注入更多穩定性。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助於打破貿易壁壘,促進商品、資本、技術、人員等要素自由流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此次外長會上,三國外長就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達成重要共識。三方將繼續就維護地區産供鏈穩定暢通等保持溝通。這些舉措將有助於進一步降低三國之間的貿易壁壘,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三國企業和人民帶來更多實惠。此外,三國還將在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領域加強合作,打造亞洲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這將有助於提升三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水準,為地區乃至世界的科技進步和綠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攜手共繪面向未來的合作新篇章

人文交流是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三國合作深入發展的民意基礎。三國將辦好2025年至2026年中日韓文化交流年,持續打造“東亞文化之都”“亞洲校園”品牌,弘揚東亞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實現到2030年4000萬人次人員往來目標。這將有助於增進三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發展。深化人文交流不僅可以增進三國人民之間的情感紐帶,還可以為三國合作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為三國合作築牢堅實的民意基礎。

在當前全球化進程受阻、保護主義思潮泛起的國際背景下,三國深化戰略互信與務實合作,不僅構築起抵禦逆全球化浪潮的堅實屏障,更為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注入穩定預期。此次會議的圓滿舉辦,既是對“脫鉤斷鏈”風險的對衝,也為區域合作提供了實踐範例。展望未來,中日韓三國的合作前景廣闊、潛力巨大。三國應繼續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加強溝通、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共同推動中日韓關係邁上新臺階,為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繁榮作出更大貢獻,共同繪製中日韓合作的新篇章和美好未來。(作者係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