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中國網評】魯比奧的座席空了,多邊主義的燈亮了

2025-02-25 來源:中國網 作者:樂水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2月21日,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在南非約翰內斯堡閉幕。這場本應凝聚全球治理共識的會議,卻因美國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的缺席而蒙上陰影。與此同時,中國外長王毅在會上提出的明確主張——以“團結、平等、可持續”為核心的多邊主義路徑,則成為推動國際合作的時代強音。

中美兩國外交價值取向的差異,折射出當今世界秩序重構中的深刻矛盾:一邊是固守霸權邏輯的單邊主義,一邊是倡導協商合作的多邊主義。這場博弈不僅關乎G20的未來,更決定著人類究竟是走向分裂,還是實現共同發展。

魯比奧的缺席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理念的自然延伸。自2025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外交呈現出鮮明的單邊主義特徵:從凍結對南非的援助資金並抨擊其國內政策,到制裁國際刑事法院以袒護以色列,再到以“議程設置不符合美國利益”為由拒絕參與G20對話。美國正以“退群”“甩鍋”“對抗”三板斧,將單邊主義推向極致。

這種姿態的本質,是美國對多邊合作機制的傲慢否定。G20本是各國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而成立的全球經濟治理核心平臺,其宗旨是促進大國協調與南北合作。然而,如今美國卻將這一機制視為“負擔”。其背後原因無外乎兩點:其一,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引發眾怒,美國擔心在經貿議題上淪為“眾矢之的”;其二,南非將“全球南方發展優先”納入議程,觸碰了美國維護霸權秩序的敏感神經。魯比奧的缺席,是美國既不願承擔國際責任,又恐懼新興力量崛起的狹隘心理作祟。

與美國的缺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G20舞臺上展現的大國擔當。王毅外長提出的三點建議——做世界和平的守護者、普遍安全的締造者、多邊主義的捍衛者,絕非空洞口號,而是植根于中國外交一以貫之的內在理念。

以“團結”超越分裂。面對地緣政治衝突,中國主張“對話總比對抗好,和談總比打仗好”。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方支援一切和平努力,包括美俄共識,並強調需兼顧“全球南方”國家關切;在巴以衝突問題上,中國努力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停火決議,促成巴勒斯坦各派簽署《北京宣言》,堅持“兩國方案”與“巴人治巴”原則。中國勸和促談的中立立場,與美國煽動陣營對抗的冷戰思維孰是孰非,世人自有公論。

以“平等”對抗霸權。中國將“全球南方”崛起視為歷史必然。王毅在會上特別呼籲,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話語權,支援南非設立人工智慧任務組、推動非洲工業化合作等倡議,這體現了中國對發展中國家訴求的真切回應。中國還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以期打破西方技術壟斷。而反觀美國,其“優先主義”要求盟友亦步亦趨,甚至不惜以制裁脅迫他國服從。這種“教師爺”做派已在“全球南方”國家中引起普遍反感。

以“行動”兌現承諾。從減免發展中國家債務到推動公正能源轉型,中國將多邊主義精神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行動。例如,中非合作的“十大夥伴行動”涵蓋數字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發展等領域,旨在通過能力建設而非附加條件的援助,幫助非洲實現現代化。這種“授人以漁”的模式,與美西方“口惠而實不至”的援非計劃形成天壤之別。

當今世界正處於“秩序重構”的關鍵期。美國試圖通過“脫鉤斷鏈”阻滯世界的多極化進程,通過“遏華制華”維繫其全球霸權。但這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錯誤選擇正在將美國導入歧途。從歐洲盟友與其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歧,到“全球南方”國家對“美國優先”的集體抵制,單邊主義遭遇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機。

曼德拉曾説:“破壞和平輕而易舉,締造和平的人才是英雄。”魯比奧的缺席,一方面讓G20少了些許雜音,另一方面也讓世界更清晰地聽見了中國聲音。當美國忙於“築墻自困”時,中國正高舉多邊主義的明燈,照亮全球治理的變革之路。G20會場內外的這場無聲較量,已悄悄為世界未來的走向埋下伏筆。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