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中國網評】中國年味兒,世界共用

2025-01-29 來源:中國網 作者:蔣新宇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評論員 蔣新宇

今天是中國農曆乙巳新春的大年初一。春節前,全世界的中華兒女收到了一份獨特的“新年賀禮”——“春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春節申遺成功,不僅彰顯春節文化的國際認同,更是中華文明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確立自身地位的標誌性事件。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承載著五千年的文明積澱,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情感與智慧。伴隨著全球化浪潮,春節這一深具中國韻味的節日走向世界,將團圓與美好、喜悅與希望的年味兒分享給全人類。

春節的起源充滿了人類普遍情感的共鳴。春節可追溯至中國古代先民進行的“歲首祭祀”活動,蘊含著順應天時、禮敬自然的智慧,是對歲月輪迴的禮讚,也是對家庭和社會和諧的祝願。春節的精神內核,從來不是單一民族的文化獨白,而是貫通全人類的情感密碼:對團聚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期許。這種普世價值,賦予了春節走向世界的天然優勢。

春節最獨特的魅力在於它對家庭的深情注解。從團圓飯到守歲,從長輩發紅包到晚輩拜年,春節始終圍繞著家庭展開。在中國人眼裏,春節不僅是一個時間節點,更是一場精神儀式。無論身處何地,回家過年都是春節裏最重要的儀式。這種對家庭紐帶的珍視,正是春節年味兒的靈魂所在。而這種情感,也能輕易穿越文化的界限,引發世界範圍內的共鳴。家庭是每個人的精神港灣,不分國界與種族。當春節以豐富多彩的形式走進世界,許多外國友人都能感受到其中濃厚的家庭溫情。每年春節期間,許多海外華人社區都會舉辦新春慶典,邀請當地居民共度佳節。在這些活動中,年味兒不僅是舞獅表演的熱鬧和貼春聯的喜慶,更是與親友共用一頓飯菜、交換一句祝福時那種縈繞心間的溫暖。

春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每一個習俗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從貼春聯到放鞭炮,從吃餃子到舞龍舞獅,春節的每一項傳統活動背後都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貼春聯,傳遞著對未來的美好願望;放鞭炮,表達著對邪惡與晦氣的驅逐;吃年夜飯,則象徵著家庭的圓滿與團聚。這些習俗中蘊含著對幸福的嚮往、對親情的珍視、對自然的敬畏。這些不僅是中華文化的內核,也與人類共同的精神訴求不謀而合。

正是因為這一點,春節走向世界後,並未顯得生疏,反而被賦予了更多的國際化表達。在紐約的唐人街,人們會用“Happy Chinese New Year”表達春節的祝福;在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華人社區用節日的盛宴為異國他鄉增添別樣色彩,已成為歐洲最大的新春慶典之一;甚至在非洲,舞獅和書法表演都能吸引當地民眾的熱情參與。這些異國的春節年味兒雖形式各異,但都在傳遞同一種資訊:春節,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共用的春節不僅體現在節日慶典的形式上,更體現在文化交流的內核上。近年來,隨著春節的國際化傳播,中國傳統美食、民俗表演、節慶用品逐漸走向全球市場。從餃子到湯圓,從中國結到剪紙,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通過這些具象的符號感受到春節的魅力。這種文化的輸出與接受,並非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在一些海外慶典中,舞龍舞獅會融入當地特色音樂;而中國的春節聯歡晚會,也會邀請外國藝術家參與演出。這種交流與互鑒,讓春節成為促進文化融合的重要橋梁。

春節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年味是民族的,更是人類共同的情感。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春節的文化價值,主動融入慶祝春節的行列中。在共用春節的過程中,中華兒女與世界對話,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嚮往。

中國年味兒,世界共用。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文化共融的生動寫照。春節這顆中華文化的長明燈,必將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譜寫出屬於全人類的歡樂樂章。

編審:高霈寧 張艷玲 蔡曉娟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