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中國網評】美國翻炒“中國駭客”是賊喊捉賊

2025-01-08 來源:中國網 作者:華章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長期炒作“中國駭客”的美國政府近日再放厥詞。在全球歡度新年之際,《華盛頓郵報》、路透社等媒體聲稱,“中國駭客”突破美國財政部的電腦安全護欄並竊取文件。隨後,美國財政部便以此為由,對一家總部位於北京的網路安全公司實施制裁,稱該公司“幫助中國駭客滲透美國通信系統並進行監視”。

顯然,這又是一次針對中國和中國企業的蓄意抹黑,符合美方一貫的“官方放料—媒體加工—政客呼應”操作手法。為了達到抹黑中國國際形象,進而“拉黑”中國企業,同時又將己方“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的多重目的,美國政客可謂煞費苦心。在此次事件中,美方稱“駭客攻擊得到中國政府支援”,而號稱“知情”的美國官員更煞有介事地表示,中國一直在獲取美國各地關鍵基礎設施系統的訪問許可權,以便在與西方國家發生潛在衝突時對這些設施的網路進行“物理破壞”。

美方企圖通過層層遞進的抹黑言論,將中國塑造成不僅“支援駭客活動”,還“企圖通過網路攻擊牟取政治利益”的“邪惡國家”。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特意強調,“中國駭客”竊取的是“非機密文件”。這無非是想説,雖然遭到網路攻擊,但本屆美國政府在保護國家資訊資産方面依然“值得信賴”。既要抹黑中國,又不能暴露自己的無能,於是一個充滿政治算計、美國政府自導自演的“駭客事件”就這樣誕生了。

近年來,出於地緣政治目的,美國一再炒作“中國駭客”謠言。去年7月初,美國官員和微軟宣稱,“與中國政府有關聯的駭客”侵入美國超過25家機構的電郵賬戶,至少數十萬封美國政府內部個人郵件在這次攻擊中外泄,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都是“受害者”。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美國網路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和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等機構還發佈報告稱,“中國駭客組織‘伏特颱風’(Volt Typhoon)”入侵美國網際網路長達五年或更長時間,並波及“五眼聯盟”中的其他國家。

但可笑的是,美國對於中國的指控,始終停留在自説自話層面上,拿不出確鑿證據,反倒是美國自己一再被證實是真正的“駭客帝國”。早在2013年的“棱鏡門”事件中,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斯諾登就爆料稱,美國情報機構多年來在國內外持續監視網際網路活動以及通信運營商用戶資訊,歐洲多國領導人的通信通話記錄皆在監聽監視之列。2021年,丹麥國家廣播電視臺(DR)引述9名消息人士的話證實,2012年到2014年期間,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通過丹麥的資訊電纜監視瑞典、挪威、法國和德國的高級官員,其中包括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時任德國外長、現任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和德國前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等政要。這進一步證實了斯諾登的爆料所言非虛。2023年1月至4月,多份美國國防機密文件出現在社交媒體上,顯示美國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以及南韓、以色列、烏克蘭等國家持續開展竊聽行動。

美國情報機構敢於對全球開展無差別的監聽監視行動,一方面是霸權任性使然,另一方面是得益於“法律”保駕護航。“水門事件”發生後,為了防止行政部門濫用權力、任意監聽,美國于1978年頒布《涉外情報監視法》。然而諷刺的是,該法案及後來頒布的702條款,如今卻為美國濫施監聽行為披上了一層“合法化”外衣。該條款賦予了美國政府對境外目標進行無證監視的廣泛許可權,給美國和全球各國上至一國首腦下至平民百姓的資訊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可見,無論從制度設計上看,還是從實際行為上看,美國才是全球如假包換的“監聽帝國”“駭客帝國”。一邊對包括盟友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無差別的監聽監視,一邊卻“憂心忡忡”地懷疑別國侵害盟友利益,美方對中國的隨意指控,看起來更像是美式“監聽霸權”的心理投射,是典型的賊喊捉賊。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