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師冠男
拜登政府即將下臺,卻仍不忘加碼打壓中國科技産業。
12月初,美國發佈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新規,將136家中國實體列入所謂“實體清單”,並對24種半導體製造設備、3種軟體工具和HBM晶片出口加大限制力度,還要“長臂管轄”中國與第三方國家的正常貿易。
近年來,美國採取“小院高墻”策略,以半導體、人工智慧等為重點,通過列入實體清單、管制對華出口、阻礙科技交流、限制投資並購、新建排華機制等手段,不斷遏制、阻礙中國科技産業發展。但事實表明,美國的“小院高墻”策略不僅違背科技發展規律,無法實現其所圖,還將削弱美國科技實力及行業吸引力,同時給全球貿易帶來混亂和分裂。
首先,和“美國是受害者”敘事相反,長期以來,美國高度受益於全球化和國際科技合作。“科法斯”集團2024年11月發佈的報告顯示,過去兩年,在電子産品領域,美歐國家以17%的出口份額拿到36%的附加值份額。報告在分析全球350多家上市電子公司過去10年的營業額和凈利潤後得出結論:美國公司“在所有電子領域獲得全球35%的收入和54%的利潤”,尤其在半導體設計等方面“佔主導地位”。
其次,美國對華科技打壓,無法阻擋中國科技進步趨勢。近年來,中國愈加重視科技創新的地位與作用,中國科技自立自強邁出堅實步伐。2013年至2023年,中國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8.7%、10.3%,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引領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在美國重點打壓的人工智慧、半導體等領域,中國也保持較強競爭力。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中國在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的全球佔比分別為10%、9%和11%,且中國半導體獨角獸企業數量的行業佔比達到80%。
半導體産業鏈供應鏈的高度全球化,是産業和市場規律的選擇,美國無法更改。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學者邁爾斯•埃弗斯等人的研究指出,對技術密集型産業來説,中國人口更多、市場更大、配套政策更完善,在美國生産晶片比在亞洲要多付出25%的時間和50%的經濟成本,這種現實將使美國對美光、英偉達等公司的出口禁令變為“浪費時間和資源的打地鼠遊戲”。
“小院高墻”策略不僅違背科學發展規律、阻礙科技合作,還導致美國自身實力和吸引力下降。近期,美國政界和學界一些人對美國對華科技遏壓的成效和後果進行深層反思。他們認為,美國相關政策不僅使美國半導體公司的商業機會和研發投資減少,還引發“寒蟬效應”,使華裔、亞裔科學家和留學生不敢、不願為美國效力或與美國合作,這導致美國創新力和吸引力受損。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商業和經濟專家斯科特•肯尼迪在《外交》雜誌撰文直言:“美國對華科技戰適得其反”“若特朗普追求更廣泛脫鉤,美國所付出的代價將成倍增長”。
此外,美國對“小院高墻”和對華科技遏壓的癡迷,正嚴重阻礙各國正常經貿往來、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威脅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對全球科技和經濟合作有弊無利。“科法斯”集團報告認為,若中美科技紛爭加劇,未來不論是美歐等“技術領導者”,還是中國、越南、墨西哥等“製造中心”,不論是政府主導公司還是私人企業,都將面臨市場萎縮、重復勞動、運營困難、成本驟升等威脅。
從全球角度看,“科技戰”是負和博弈。
特朗普即將重掌白宮,歐洲、南美、東南亞國家“人人自危”,他們擔心美國濫施“長臂管轄”,強迫“選邊站隊”,更不願放棄中國市場和對華合作。美國執意在科技領域“壘墻挖溝”,只能換來更多國家的疏遠和反對,最終圍困自身。“脫鉤斷鏈”不是解決之道,互利合作才能共同發展。“小院高墻”不是大國作為,開放共用才能造福人類。(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