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湯中超
11月29日,立陶宛外交部突然宣佈將中國駐立代辦處有關外交人員列為“不受歡迎的人”,要求限期離境。12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對此粗暴挑釁行徑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要求立方立即停止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停止為中立關係製造困難,並強調保留對立方採取反制措施的權利。
中立建交33年來,總體發展順利、長期保持穩定。但近年來,立政府在涉臺問題上頻頻“開歷史倒車”。2021年11月,立政府允許台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背棄立方在中立建交公報中所作出的政治承諾。中國政府不得不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中立關係降級3年來,立方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一再破壞雙邊關係。時至今日,中立關係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立政府背信棄義導致中立關係陷入嚴重困難,應承擔兩國關係惡化的全部責任。
綜合來看,立政府在涉臺問題上態度轉變,是國內政治和國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是國際政治因素。立陶宛作為人口不足300萬的東歐小國,位於歐亞大陸核心地帶和大國博弈要衝,地緣戰略價值十分突出,但無力實現戰略自主。近年來,在全球地緣局勢緊張、中美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立陶宛“小國心態”凸顯,為換取更大安全空間和利益,立陶宛極力取悅美西方,將自己塑造為大國競爭的重要籌碼,不惜充當“台獨”和反華勢力的棋子和馬前卒,一再挑戰中國底線。
二是國內政治因素。在2024年10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立陶宛中左翼反對黨社會民主黨獲勝,右翼保守黨領導的上屆政府淪為看守政府,新政府即將成立。此番驅離中方外交人員也是保守黨看守政府“最後的瘋狂”,其政治目的無非是在特朗普回歸總統寶座之際“嘩美取寵”,為新政府處理對華關係製造障礙。
值得關注的是,立新政府即將成立,多名政要表達了改善中立關係的願望。“準總理”帕盧茨卡斯表示,立陶宛允許以“台灣”為名設置代表處是“重大外交錯誤”,新政府將尋求修復因此造成的立中關係裂痕。這一表態也贏得立總統瑙塞達的支援。由此觀之,新政府有望在外交上採取區別於上屆政府的務實態度,改善對華關係。
同時也要看到,立新政府尋求修復對華關係仍需實踐檢驗。在發展對華關係上,任何兩邊下注和投機行徑都是枉費心機。立在不改變與台灣當局關係和往來的前提下,試圖修復與中國大陸關係只能枉費心機。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任何國家都不要低估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
立方應認清,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發展與其他國家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和重要前提,沒有任何談判的空間和妥協的餘地。希望立新政府以實際行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推動中立關係重回正軌。(作者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