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中英領導人時隔6年再會晤,兩國關係能否企穩回升?

2024-11-21 來源:中國網 作者:華章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當地時間11月18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期間會見英國首相斯塔默。這是2018年以來,中英兩國領導人首次舉行會晤,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兩國高層面對面溝通停擺長達6年,這在大國關係中並不常見。而中英關係遇冷,根源就在英國前保守黨政府身上。早在前首相卡梅倫執政時期,英國政府尚能與中方一道管控好分歧,用理性務實的態度推動雙邊關係向前發展。卡梅倫曾公開表示,希望英國成為中國“強有力的盟友”。2015年,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更被卡梅倫稱為將開啟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彼時中英之間經貿投資活躍,人文交流熱絡,英國不僅成為首個在中國本土外發行人民幣主權債券的國家,更頂住美國的壓力,成為首個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西方發達國家。但此後國際局勢發生變化,受個別國家挑動貿易保護主義、鼓吹“價值觀外交”的影響,自前首相鮑裏斯·約翰遜開始,英國對華政策逐漸轉向強硬。在約翰遜執政期間,英國將中國定義為所謂“系統性競爭者”,其繼任者特拉斯更將中國列為“安全威脅”。2021年,英國政府發佈《安全、防務與外交政策綜合評估》,稱中國為“系統性挑戰”。

從“強有力的盟友”到“挑戰”乃至“威脅”,對華認知的變化體現出英國保守黨政府逐漸放棄了對華關係理性務實的政策取向。外交上,英國不顧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中方強烈反對,多次在涉疆、涉藏、香港、臺海等中國內政問題上發表不負責任言論;經貿投資上,英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以“去風險”為由,對中方企業正常的貿易投資活動人為設置障礙;人文交流上,英國宣揚所謂“中國威脅論”,加大對中國企業和人員的審查,拒絕大量中國留學生和研究者正常赴英學習和交流。在全方位的負面氛圍籠罩下,中英政府間高層交往近乎斷絕成為必然。

然而,對華強硬的保守黨政府不僅沒能重振英國的大國地位,反而在脫歐、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的疊加影響下,陷入了經濟、政治、外交等多重困境。在7月的英國議會下院選舉中,英國民眾也用選票懲罰了保守黨政府,由斯塔默領導的工黨時隔14年再次成為英國執政黨。面對緊迫的內外形勢,工黨政府上任伊始便著手重置保守黨的外交政策,“重啟對華關係”被提上日程。8月,斯塔默在中英領導人通電話時表示,發展更加緊密的英中合作關係符合雙方長遠利益。10月,英國外交大臣拉米訪華。在此次參加G20峰會的路上,斯塔默重申,“想要與中國建立務實的關係”。

中國始終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同包括英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發展關係,這一外交理唸有著高度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因此,就中英關係來説,決定性因素往往在英國一方,只要其能夠秉持客觀理性和建設性的態度,中英關係就有希望重回正軌。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中英兩國歷史文化、價值理念、社會制度雖有差異,但共同利益廣泛,雙方應該理性客觀看待對方的發展,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政治互信,確保中英關係走得穩、走得實、走得遠。作為東西方不同文明、不同政治制度的大國,中英之間的差異性顯而易見且一直存在。1950年英國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大國以及其後中英兩國交往史充分説明,分歧絕非中英關係的全部,也不應該成為中英兩國發展互利互惠關係的障礙。只要秉持戰略夥伴定位,堅持相互尊重、開放合作、交流互鑒,兩國一定可以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書寫中英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下一個篇章。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