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中國行動計劃”沉渣再起為哪般?

2024-09-23 來源:中國網 作者:樂水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試圖恢復帶有明顯種族歧視色彩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ese Initiative)。“中國行動計劃”是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以所謂“打擊經濟間諜,保護智慧財産權”為由發起的一項針對華裔科學家的政策規劃。該計劃一經實施就引起巨大爭議,大量華裔科學家受到當局的無端調查和起訴。儘管拜登政府于2022年宣佈終止該計劃,但其惡劣影響延續至今。據媒體報道,今年7月美國西北大學知名華裔分子生物學家吳瑛被發現在家中自殺。在吳瑛生前,其實驗室已因美國政府調查被關閉。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在美國因違反“中國行動計劃”而遭到起訴的科研人員多達148人,其中華裔科學家的比例高達88%。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在國會調查時曾透露,在執行“中國行動計劃”期間,美國司法部門調查了2000多起涉及中國的案子,平均每10小時就啟動一個案件。但是絕大部分案件都因證據不足最終不了了之。美國媒體曾根據“中國行動計劃”網站上公佈的案件進行統計,發現該計劃在抓捕所謂“間諜”方面毫無成效。其中華裔科學家被指控最多的理由是“沒有披露與中國大學的關係”,而並非從事間諜活動,且近一半案件已經被撤銷。

但“中國行動計劃”在華裔科學家群體中産生了經久不息的“寒蟬效應”,為中美之間的正常科技人文交流設置了嚴重的政治壁壘。其所産生的惡劣影響引起美國社會各界的公憤。2021年9月,斯坦福大學177名學者聯名發表公開信,指責“中國行動計劃”煽動種族歧視、損害美國科技競爭力,要求美國司法部停止在大學內搜查所謂“中國間諜”。隨後,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加州伯克利分校等美國高等學府的數百名學者紛紛公開譴責“中國行動計劃”,要求司法部立即予以終止。在各方的壓力之下,拜登政府最終於2022對“中國行動計劃”按下了暫停鍵。

美國助理司法部長奧爾森在宣佈放棄“中國行動計劃”時曾意味深長地説,雖然“中國行動計劃”並不是一個好方案,但他將繼續關注中國對於美國智慧財産權的威脅。奧爾森此言意味著,美國政府實際並沒有放棄對中國的敵視態度,只是迫於當時的輿論壓力不得不改變策略。而一年後誕生的“顛覆性技術打擊小組”證明事實的確如此。2023年美國司法部和商務部宣佈成立在名稱上更為隱晦的“顛覆性技術打擊小組”,以打擊非法向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等“外國競爭對手”轉讓敏感技術。截至2024年2月16日,“顛覆性技術打擊小組”已經處理了4起涉華案件。

從“中國行動計劃”到“顛覆性技術打擊小組”,美國政府從沒有摘下對華裔科學家的有色眼鏡,而這也助長了美國司法部門對於華裔的歧視。根據相關統計,在美國司法部門發起的各類所謂“間諜活動”案件中,華裔被誣告的概率是25%,遠高於白人群體的11%,同時華裔被監禁的時間是白人的兩倍。正是這種積重難返的種族歧視毒瘤,讓“中國行動計劃”近來又有了死灰複燃的跡象。

早在去年5月,佛羅裏達州政府就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州立大學不得接受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7個國家的任何資助。去年11月,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還呼籲司法部恢復“中國行動計劃”。可見,對華裔的歧視並沒有因“中國行動計劃”的一時終止而消弭,反而愈發瀰漫于從州到聯邦的各級美國政府之中。而這也為眾議院近期通過恢復“中國行動計劃”的法案埋下了伏筆。

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的遏華戰略大概率不會因政府的更疊而改變。美國為了維護自身霸權正在全力加速對華科技“脫鉤”進程。但是,美國所築起的小院高墻同樣也會對自身産生“反噬”作用。科技的進步需要開放與包容的環境,而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等反華政策最終將對美國的科技競爭力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