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卓振偉
中非合作論壇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項制度創新,新時代以來成為共築高水準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機制保障。中非合作論壇自2000年創立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義利觀,使中非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論壇已成為中非合作的響亮品牌,也成為引領國際對非合作的一面旗幟。
在全球範圍內,中非合作論壇激發了“鯰魚效應”,促使國際對非合作出現制度同構,為非洲爭取國際支援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以中非合作論壇為分水嶺,在此之前,這類機制性合作平臺多存在於美西方國家對非洲的交往;在此之後,印度、俄羅斯、沙特、土耳其等新興國家也紛紛效倣中國,而美西方國家也開始重新重視和優化這種合作模式。目前,七國集團、金磚國家等10多個世界主要國家和組織建立了“非洲+1”峰會外交機制,紛紛發佈對非合作文件,推進對非整體外交。塞內加爾學者阿達瑪•蓋耶認為,正是中國在非洲的出現,使昔日受人蔑視的非洲成為眾人追求的“漂亮姑娘”。
毋庸置疑,中非合作論壇深刻影響著中非關係史、非洲國際關係史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與眾多對非合作機制相比,中非合作論壇具有許多鮮明特色和獨特優勢。
傳承並夯實世代友好的情感傳統
中非合作論壇雖是新世紀的産物,其所依託的中非友好傳統卻源遠流長。自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和非洲老一輩政治家交往起,雙方就注重照顧對方的民族自尊心,對各自生存與發展都有著深刻的同理心、同情心。習近平主席曾深情地説:“我這個年紀的中國人,從小就是在中非友好的熱烈氣氛中長大的。”從爭取民族解放到攜手逐夢現代化,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形成了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正是基於這份信任,非洲外交官在世紀之交點燃了創建中非合作機制的星星之火。根據中國前外交部長唐家璇在《勁雨煦風》中的回憶,馬達加斯加前外交部長利拉•拉齊凡德里亞馬納納曾親自向他提議,既然中非關係這麼好,合作這麼多,為何不考慮建立一個論壇。而後,中國領導人積極回應並付諸實踐。這與非洲國家被動接受前殖民宗主國“召喚”、參加集體對話機制有著天壤之別。
正如會徽“合抱之手”所揭示的,中非合作論壇將中非團結放在中心位置,踐行“五不”的底線思維,充分尊重非方的主事權精神。論壇部長級會議已經機制化,每三年舉行一屆,輪流在中國和非洲國家舉行。中國和承辦會議的非洲國家擔任共同主席國,共同主持會議並牽頭落實會議成果。據了解,在舉辦國的選定、議事日程的確定、重要議題的提出、論壇文件的定稿等各項環節上,中國與非洲國家都是互相切磋、互相尊重的。與中非合作以非方的需求為驅動不同,一些美西方國家在實際集體對話中往往忽略非洲自主意願,引致非洲的不滿與批評。實質獲益所産生的滿足感不能完全替代程式平等所帶來的受尊重感。中非合作論壇的優勢在於其二者兼而有之。
彰顯和提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能力
自2000年以來,中非合作論壇引領了中非友好務實合作的跨越式發展,其所達成的《宣言》《行動計劃》等成果文件也由薄變厚,由淺及深。從戰略定位上看,中非關係達成“新興夥伴關係”“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四級跨越;從合作內容上看,中非共同實施了“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九項工程”等,涵蓋政治、經濟、社會、人文以及和平安全等領域。中非合作論壇主要通過四個機制,提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能力。
一是信號傳遞。參會者等級和規模一直是衡量集體對話機制政治號召力的“晴雨錶”。全球範圍來看,僅有中國、美國、歐盟和俄羅斯等少數大國能夠邀請到40位以上的非洲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中非合作論壇在2006年、2015年、2018年和2024年四次以峰會形式舉辦。此次北京峰會有51個非洲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參加,是中國近年來舉辦的規模最大、外國領導人出席最多的主場外交。這表明,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非洲依然是中國外交不可動搖的基本盤。
二是頻密交往。中非合作論壇是專屬於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國際機制,為中非政府高層提供直接、高效的溝通平臺,可以在無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就重大問題凝聚共識並就重點領域達成合作意向。利用中非合作論壇,中國還可以同特定非洲國家協商解決一些雙邊問題。論壇的輪流舉辦制度也增加了中非“走親戚”的契機,有助於增加實地認知和熱絡感情。在新時代習近平主席五次訪問非洲的經歷中,有一次便是2015年參加約翰內斯堡峰會。對於四次峰會,剛果(布)、吉布地和赤道幾內亞總統等非洲領導人“全勤”,躋身“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行列;而馬利、塞內加爾和查德總統等首次與會,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上中非“全家福”的新成員。
三是資訊暢通。前維德角駐華大使儒利奧•德莫賴斯曾評價,通暢的資訊交流成為中非合作論壇成功的根本保障。中非合作論壇已經建成先進的交流機制。除論壇部長級會議外,還有峰會成果落實協調人會議、高官會以及中方後續行動委員會與非洲駐華使團等。它們長期保持著高效、順暢運轉的磋商。
四是政治動員。中非合作論壇是中國外交各方力量每三年一次的“大合唱”盛會。在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的頂層設計與統一部署下,中國外交部、商務部、國際合作署等有關部委參與行動計劃的制定和落實,推動今後三年或更長時間中非各領域友好互利合作。新聞與媒體、學者與智庫、地方與民間機構等利用各自的比較優勢,推進中非文明交流互鑒。今年3月中非智庫論壇上,中非學者達成“中非達累斯薩拉姆共識”,率先為中非合作論壇的勝利召開營造有利的輿論氛圍。
習近平主席高度評價中非合作論壇的歷史貢獻:“24年前,中非合作論壇迎著新世紀的曙光應運而生。依託這一重要平臺,我們攜手建起一條條公路、鐵路,一座座學校、醫院,一片片工業園區、經濟特區,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和命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非合作論壇將進一步為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築牢基礎、提高起點、拓寬前景,為中非攜手走在現代化進程的前列注入澎湃動力。(作者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