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北京時間8月27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乘機抵達北京,開啟為期三天的訪華行程。此訪是沙利文任內首次訪華,也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時隔八年再次訪華,因而頗受外界關注。
去年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後,中美關係雖經歷不少波折,但雙方已恢復和建立了20多個對話溝通機制,在外交、財經、執法、氣候變化及安全等領域保持常態化溝通,為穩定中美關係大局發揮了積極作用。此次沙利文訪華,也是雙方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的重要舉措。
拜登政府任期已不足半年,盡可能穩定中美關係,從而為抽身解決更棘手議題創造機會,已成為拜登政府當下重要的政策目標。一方面,巴以衝突延宕至今,依然看不到通過談判實現停火的希望,美國政府始終無法把衝突雙方拉到談判桌前,而國內抗議浪潮卻持續不斷。8月22日,在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美國副總統哈裏斯宣佈,正式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然而會場外,數千民眾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要求美國政府在促進加沙地帶停火止戰中積極作為,停止在巴以衝突中偏袒以色列;另一方面,持續了兩年半的烏克蘭危機也絲毫沒有降溫的趨勢,反而存在升級和外溢的風險,其不斷消耗俄烏雙方國力的同時,也成為力主援烏的美國填不滿的“無底洞”。因此,美國國內反對繼續大規模援烏的聲音漸起,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不止一次表示,若當選“將在年底前結束烏克蘭危機”。兩場地區衝突消耗了美國大量的戰略資源,也在國內外形成了不利於民主黨政府的輿論環境,更成為政敵不斷攻擊的“趁手兵器”。因此,拜登政府亟需在任期結束前體面地脫身,爭取留下一些政治遺産,更為民主黨候選人哈裏斯積累勝選因素。
因此,幾天前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公佈的2024年黨綱,雖然首次將中國定義為“最具後果的戰略競爭對手”,但也恢復了四年前美方的一個中國政策,顯示出美國民主黨在繼續“展示對華強硬”的同時,致力於穩定中美關係。中方立場方面,正如習近平主席年初祝賀中美兩國建交45週年賀信中所強調的,歷史已經並將繼續充分證明,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是中美兩個大國的正確相處之道,理應成為新時期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方向。可見,中方對美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始終認為穩定中美關係符合兩國乃至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在中美雙方都有管控分歧、穩定關係的訴求情況下,即便雙方在兩岸、南海、俄烏、産業政策等方面仍將激烈交鋒,堅持各自立場,也會在人文交流、禁毒、應對氣變等議題上達成一些共識,甚至取得新的進展。
不過,穩定中美關係大局,美方應拿出更多誠意,而不是一面念叨著打造“護欄”,一面卻在挖中國利益的墻腳。美方官宣沙利文訪華的消息後,再次以“涉俄”為藉口,將多家中國企業列入了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沙利文來華前,特意前往加拿大,煽動並促成了加方跟隨美國對華商品加徵關稅;而在沙利文訪華後,有消息稱台灣民進黨當局官員將啟程訪美。美方這些“小動作”,改變不了中方維護本國核心利益、企業合法權益的堅定信心,只會招來中方強有力的對等反制,給中美關係帶來不必要的波折和麻煩,為美方亟需的穩定雙邊關係帶來不必要的波折。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