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踐行“達沃斯精神”,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來源:中國網    2024-06-24    作者:劉曉偉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劉曉偉 

6月25日至27日,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辦。在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甚囂塵上、全球化進程遭遇挫折的背景下,中國依然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持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這不僅與以“開放合作”等為內核的“達沃斯精神”高度一致,也是托舉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世界經濟正處在十字路口

儘管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已經降低,但增長前景依舊不樂觀。地緣政治局勢和大國競爭一再惡化全球經濟運作環境,政治和安全邏輯甚至超越經濟和效率原則,成為特定行業企業決策佈局的主導因素,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受到抑制。

一方面,美西方國家保護主義大行其道,不斷增大“兩個平行市場”風險。繼5月中旬美國宣佈進一步提高部分對華産品加徵的301關稅後,歐盟于6月發表聲明,稱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結合最近美歐在全球範圍內大肆宣揚中國“産能過剩論”,不難發現,美歐聯手打擊中國綠色産業主導地位的“司馬昭之心”。然而,美歐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接續升級貿易保護主義的舉動,違背了國際産業分工規律,嚴重損害全球貿易和投資進程,拖累全球經濟的綠色轉型步伐。

另一方面,全球治理赤字不斷加劇,亟需大國協調合作。百年變局下全球發展動能不足,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公共産品、生産分工、數字轉型、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矛盾更加激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債務風險加大並引發系列經濟社會問題。面對重重挑戰,主要經濟體只有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以提升全球經濟治理效能,共同致力於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才能提升世界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推動世界經濟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未來經濟增長需要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以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為代表的新一輪産業革命加速推進,有力推動全球經濟的綠色化、數字化、智慧化轉型,並日益成為推動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數字經濟因其技術特徵和市場特點而具有全球化的天然屬性。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國際分工的結果,例如半導體産業鏈的迅速發展壯大就得益於全球化分工。隨著數字技術應用場景的大幅拓展,全球互聯互通成為必然趨勢。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只有加強綠色國際合作,共同推動能源轉型,才能建立惠及全球的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推動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的發展,需要建立全球數字治理體系和綠色治理體系。但當前的治理體系卻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碎片化趨勢,欠缺共識和協調,不符合全球經濟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的客觀需求,對未來增長形成限制。

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有助於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

百年變局以前所未有的烈度向縱深演化,大國博弈動搖多邊主義基礎,經濟全球化原有模式遭遇挑戰,“去全球化”“慢全球化”“再全球化”“半全球化”等論調不絕於耳。與此同時,“全球南方”的快速崛起和科技變革的持續推進,成為經濟全球化轉型的主要動力。習近平主席在準確把握經濟全球化歷史趨勢和經濟運作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提出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大主張,為引領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賦予經濟全球化開放、包容、普惠、均衡、共贏等價值內涵,即全球化的轉型在理念上應該更加注重開放包容,方向上應該更加注重普惠平衡,效應上應該更加注重公正共贏。

在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持續蔓延的背景下,中國堅定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始終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和穩定力量。對外,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深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路,率先批准RCEP,積極申請加入CPTTP和DEPA。對內,中國全面取消製造業外資準入限制,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並以高水準對外開放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中國還通過籌辦進博會、數貿會和鏈博會等國際經濟合作平臺等方式,切實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援經濟全球化發展。

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不僅是推動全球經濟穩定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是培育未來經濟增長新前沿和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時代要求。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各國經濟,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閉孤立的狀態,更不可能被人為割裂。霸權和安全藥方難以破解世界經濟困境,全球性問題更不能以“去全球化”的方式解決。國際社會只有超越地緣政治競爭藩籬,摒棄零和博弈思維,加強多雙邊對話、協調與合作,方能刺激全球經濟發展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發揮,使世界經濟活力充分迸發出來。(作者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