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美國再制裁中企:經濟霸淩何時休?

來源:中國網    2024-05-14    作者:孫立鵬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孫立鵬

近來,美國以“涉嫌支援俄羅斯軍事、能源發展”為由,對全球近300家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其中包括20家中國企業。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稱:“為俄軍工提供支援的公司將面臨重大後果”。美國這種霸淩和經濟脅迫行徑,已經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利益。

美國的單邊制裁不僅缺乏國際法依據和聯合國安理會授權,而且還自身言行矛盾、表裏不一:一方面,美國給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和軍事支援,是地區緊張局勢的推波助瀾者,而非和平的守護者。拜登政府一邊不讓他國給俄羅斯提供所謂的軍事支援,一邊卻成為烏克蘭的最主要援助者,加劇俄烏局勢的惡化。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統計,當前美國政府已經在單邊渠道對烏克蘭援助金額超過670億歐元,佔美國經濟總量的0.38%。另一方面,美國明面高調製裁俄羅斯,卻依舊私下低調保持對俄重要貿易。美國能源資訊局的統計顯示,2022年,美國採購的鈾燃料中有24%進口自俄羅斯。近半年來,俄羅斯的木材、金屬、橡膠等商品仍源源不斷運往美國。美國自身可以對俄作“買賣”,卻不讓中國與俄保持正常商業往來,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和霸權行徑。

繼今年2月以來,美國以“涉俄”為由,再次升級對華制裁,其關鍵原因是俄烏戰場形勢並沒有按照美國的預定劇本發展。在對烏援助能力日漸不足的背景下,美國希望從限制中俄貿易渠道入手,對俄進行釜底抽薪式的經濟打擊。同時,美國總統大選日益激烈,拜登選情不樂觀,需要對華“示強”獲得國內政治支援。尤其在對華關稅、科技等領域施壓效果不好的情況下,美國需要大打“俄羅斯牌”對華升級經濟威懾和脅迫,阻礙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發展勢頭。

如果美國在“涉俄”問題上一意孤行,對華制裁變本加厲,將産生多重影響。

首先,增加中美經貿摩擦風險。《日經新聞》報道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近訪華時屢次表達對中國支援俄羅斯的“關切”,甚至具體到對中俄的機床、微電子産品和硝化維生素等貨物貿易表示不滿。作為一個職業外交官,卻對中俄如此細節的貿易産生濃厚“興趣”,實則是將美國的外交和霸權利益,淩駕於中國正常的對外貿易權利之上。如果美國仍升級對華制裁行動,必將遭到中國的強力回擊。加之此前中美在“産能過剩”問題上的交鋒,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對華發起的301調查,將使近期的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的風險陡增。

其次,惡化大選年中美關係。美國主流輿論紛紛報道稱,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從金融領域動手,以涉俄為藉口,對中國的銀行和金融企業實施制裁,且擬定的清單包括“上百家企業”。一旦美方將制裁行動付諸實施,對中美經濟和金融的破壞性影響不可估量,必將導致中美關係在大選年加速惡化。

再次,加劇全球經濟的失序。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厭煩美國的制裁伎倆,不得不在“經濟去風險”和尋找平行替代經濟體系方面思考得更多、行動得更堅決。日前,馬來西亞對美國的制裁進行反駁,表示美國無權干涉其與伊朗的石油貿易,只有聯合國的裁定才具有法律效力。美國濫用經濟霸權不僅使美元正在喪失全球吸引力,而且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使世界經濟更加碎片化。

事實上,美國在涉俄制裁問題上的表現和做法,凸顯了地緣戰略和經濟利益的矛盾。美國原本希望制裁可以阻礙競爭對手發展、打擊俄羅斯經濟,但卻惡化了自身企業的發展環境和美國的全球經濟信譽。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國始終是勸和促談的堅定支援者,更無意挑戰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美國只有重回公平經濟和全球自由貿易的軌道,才是唯一正確做法。(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