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中國産能過剩論”不過是西方貿易保護主義的託辭

2024-04-12 來源:中國網 作者:樂水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近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結束了為期6天的對華訪問。期間,中美雙方就經濟金融等領域相關問題進行坦誠溝通,為中美關係穩定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但其間也不乏雜音。耶倫在不同場合多次指責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出現“産能過剩”,對美國企業和勞工産生了不利影響。此次耶倫提出所謂“産能過剩論”並非一時興起。訪華前一週,她曾造訪美國一家太陽能電池廠,並表示中國在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這“新三樣”領域的出口激增,損害了美國企業和工人的利益。可見,隨著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快速進步、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産能過剩論”正成為西方打壓中國新能源産業的新話術。而這背後其實是西方貿易保護主義心態的再一次作祟。

漫畫:産能過剩

針對耶倫的此番言論,美國彭博社發表文章稱,當談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時,美國政客認為新能源産能仍然不足,而談到中國新能源産業時,美國又指責其“産能過剩”,這是自相矛盾的説法。也有美國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美國有競爭優勢,就談自由市場;如果沒有,就搞保護主義。這就是美國的規則。”“産能過剩論”再次暴露美國的“雙標”本性。

在經濟學上,産能過剩是指生産産品的能力如果飽和,生産出來的産品將超過社會需要。國際能源總署測算,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需求量將達到4500萬輛,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約4倍。當前,全球的新能源産業的産能還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更遑論在中國出現“産能過剩”。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的産銷量分別為958.7萬輛和949.5萬輛,中國動力及其他電池總産銷量分別為778.1GWh和729.7GWh,産銷基本平衡,並不存在明顯的“産能過剩”。而且國際通行標準認為,産能利用率超過90%為産能不足,70%-90%為正常水準,低於79%才為産能過剩。2023年1-4月,中國電動汽車的頭部企業比亞迪、埃安、小鵬的産能利用率分別為93.2%、90%和93.6%,屬於明顯的“産能不足”。

近日,法國企業家阿諾德·貝特朗也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指出,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中國存在産能過剩,西方炒作這一概念只是為了放慢中國的發展腳步。貝特朗的這一擔心並非空穴來風。近年來,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大有趕超美歐之勢。2023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總量佔全球一半以上,電動汽車銷量在全球佔比達63.5%。而與此同時,中國的快速發展勢頭也再次刺激了美西方國家的“保護主義”神經。自去年以來,歐盟和美國陸續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和光伏産品舉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棒”。先是去年10月,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今年2月,拜登政府以防範所謂“國家安全”風險為由,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進行調查;今年4月,歐盟又對中國的光伏企業展開反補貼調查。其實自2013年起,歐盟就對中國的光伏産品發起過多次反補貼調查,但大多不了了之。其主要原因在於,歐盟自身的新能源産能不足,因而不得不依賴從中國進口新能源産品以推進其能源轉型計劃。

2022年,歐盟曾立下目標,要在2030年將現有可再生能源份額提高一倍。但歐洲公司僅佔全球太陽能多晶硅市場的11%,太陽能電池市場的1%,光伏組件市場的3%。而中國則為全世界生産了約75%的太陽能電池和70%的太陽能組件。中歐本應在推進全球能源轉型方面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但遺憾的是,歐方的貿易保護主義心態頻頻成為中歐合作的絆腳石。

2019-2023年間,全球新增光伏發電每年減少約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的6億噸減排量由中國貢獻。可以毫不誇張地説,中國是為全球減排貢獻最大的國家。全球氣候治理之路仍然任重道遠,而中國的新能源産能也遠未“過剩”。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進步,對美歐來説是機遇而非挑戰。西方應及早摘下貿易保護主義的有色眼鏡,停止對中國新能源産業的“泛政治化”操作,與中國攜手推動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早日實現。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

注:本文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