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鼓吹“中國威脅”治不好美國的焦慮症

2024-03-15 來源:中國網 作者:韓亞峰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韓亞峰

近日,美國情報界向國會提交了“2024年度全球威脅評估”報告,各情報機構負責人還就美國面臨的國家安全威脅參加了國會聽證會。依據《情報授權法》,每年年初,美國18家情報機構都例行發佈這樣一份報告,梳理過去一年的國際形勢並對未來一年的安全形勢作預測。今年,美國情報界在報告中和國會聽證會上繼續大肆鼓吹所謂“中國威脅”,折射出美國的焦慮症已愈發嚴重。

漫畫:中國威脅論背後的利益算盤

一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美國自感維護霸權愈發睏難。報告開篇便稱“全球秩序日益脆弱,大國戰略競爭加劇,區域衝突多發且影響深遠”,並毫無根據地指責“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國以及一些非國家行為體正挑戰美國長期主導的國際體系”。但美方維護的“國際體系”實際上是其全球霸權舊秩序。

長期以來,美西方國家憑藉超強的經濟、科技、生産力等實力基礎,主導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制定種種“遊戲規則”,把持操縱國際機構話語權,甚至以“西方中心文明觀”及“歷史終結論”武斷否定、大肆扼殺非西方國家的文化思想、意識形態、政治制度。近年來,“全球南方”覺醒崛起,多極化造就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變局之下,美國一邊放任國內制度衰敗、社會撕裂、道路迷茫,一邊對外肆意妄為,嚴重削弱其所主導的國際秩序的嚴肅性、權威性,挑起烏克蘭危機、新一輪巴以衝突等“代理人戰爭”,造成人道主義危機,還執迷于“修昔底德陷阱”,欲發動逆時代潮流的大國競爭……美國面對大變局自亂陣腳,企圖逆歷史大勢而動,其並非“混亂”與“威脅”的受害者,而是始作俑者。歷史演進與自作自受雙重作用下,美國發現其越來越難以操縱國際秩序,焦慮感與日俱增。

二是針對中國的發展成就,鼓噪所謂“威脅論”。報告稱中國“以兩岸經濟社會長期融合促使國家統一”“在能源、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空間等科技領域全球領先”,認為中國的強大對美國和全球“造成威脅”,美國以“美國優先”“國強必霸”思維揣度中國的發展意圖,對中國的發展成就“感到擔憂”。可細細品味,這些成就無一不是中國堅持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良性互動所取得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將更好發展自身、造福世界。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種種成就並不是因為奉行“本國優先”,而是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和平穩定注入力量,為全球發展帶來機遇。美國情報界在評估報告中説中國“以兩岸經濟社會長期融合促使國家統一”,是在公然干涉別國內政,以操弄“台灣牌”的方式阻撓中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復興進程。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中國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輪不到美國指手畫腳。

三是美國情報界信奉“美國例外論”,劣跡斑斑卻反過來臆測、抹黑他國。這次報告中,美國情報界還表達了對中國“情報能力提升”“情報活動頻繁”的擔憂。這純屬賊喊捉賊,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那句“我們欺騙、我們撒謊、我們偷竊”的“名言”,是美國情報機構最貼切的注腳。一直以來,美國堂而皇之開展竊密行動。從20世紀20年代的“黑箱計劃”,到40年代開展了近30年的“三葉草行動”,再到60年代的“尖塔行動”,美國的竊密“天性”從未泯滅。近期,美國1978年《涉外情報監視法》和2008年修訂案第702條款獲得國會授權再次延期,繼續為美國堂而皇之的竊密行為披上“為了國家安全”的合法外衣。此外,美國還肆意開展暗殺、破壞、顛覆行動。從刺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到在全球各地策動“顏色革命”、危害他國政治穩定,再到依靠“震網”病毒大規模損毀伊朗的鈾濃縮裝置、將他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列為美國網路攻擊的合法目標,中情局等美國情報機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美國情報界作為全球最大禍源,對自己的行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如今更肆無忌憚對中國“潑臟水”,已毫無任何底線可言。

四是美式虛假民主只是在迎合少數精英階層,美國政客嘴上説著道義、心裏全是生意。就在報告發佈的同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埃夫麗爾•海恩斯、中情局局長威廉•伯恩斯、國家安全局局長蒂莫西•霍、聯邦調查局局長克裏斯托弗•雷等,就“威脅報告”出席了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這些情報機構的負責人之所以如此熱絡地向負責審定預算、制定政策的美國國會渲染“美國面對威脅”,還是在為各自的機構要錢、要權。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甚至拋出“堅持援烏就是威懾中國”的荒唐言論,實際目的是為拜登政府的援烏計劃續命。

綜上所述,美國情報機構年年發佈所謂“年度全球威脅評估”鼓吹“中國威脅”,但這並不能治好美國的焦慮症,只會引導美國各界對世界的認知更加扭曲、對華認知更加偏頗,加劇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完全不利於國際秩序的安定團結。最終會讓美國自己吞下“更不安全”的惡果。(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

注:本文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