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中歐班列何以成為暢通東西方貿易的“生命線”?

來源:中國網    2024-03-13    作者:華章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多年來,已全面實現從理念到行動、從願景到現實的轉化,形成物暢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最優先選項和最鮮明的標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在國際貿易大通道建設方面發揮著突出作用。

中歐班列便是歐亞大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下動蕩的世界中,為中歐經貿往來構築起一條安全暢通的産供鏈生命線。截至今年2月底,中歐班列已累積開行超過8.5萬列,連接著中國與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僅2023年就開行1.7萬列,發送190萬標箱,分別比同期增長6%和18%。

然而,這條國際物流的黃金通道,在建設初期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共建國家眾多且執行的技術標準不統一,有的國家軌道間距寬、有的則較窄,導致必須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才能確保列車通行;通車伊始,班列又面臨運力使用不足等情況。巨大的前期投入和漫長的改造時間,以及早期盈利問題,成了西方某些媒體挖苦、污名化中國的藉口。他們聲稱中歐班列“賠本賺吆喝”,進而畸變出所謂“中國入侵歐洲”的謬論。但10多年來,中歐班列開行數量、聯通國家和城市數量、發送貨物數量,每年都保持高速增長,為沿線國家的物流、商貿、製造業等帶來越來越多的機遇,讓曾經的謠言不攻自破。

當前,地區局勢複雜多變、衝突不斷,更凸顯出中歐班列高性價比、高穩定性的特點。紅海本是全球海運線路上的重要航道,尤其對於東亞-歐洲貿易更是如此。去年,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胡塞武裝頻繁在紅海水域發動襲擊,以示對巴勒斯坦的支援,美國等國隨後對胡塞武裝的目標發動報復性打擊。地區局勢驟然升溫,導致國際航運公司被迫中斷紅海航線,轉而繞道非洲好望角,由此帶來的時間和運價成本大幅提升。

聯合國貿發會議今年2月最新報告顯示,去年11月以來,從上海經由蘇伊士運河至歐洲的航運費上漲約3倍。中信期貨測算,相較于走蘇伊士運河,繞行好望角將導致東亞到歐洲、東亞到地中海的航次時間分別增長26%和51%,走好望角的航線最長耗時可能長達45天。由此,中歐班列較海運的效率優勢進一步擴大,運費也低得多。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業內人士的話説,紅海危機爆發後,對中歐班列的貨運需求已上漲100%。而且,即便因供需關係變化,導致從重慶輸往歐洲的鐵路集裝箱運費增加約20%,也依然比目前海運運費便宜約30%。

日前,國鐵集團發佈消息稱,今年1月至2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2928列,發送貨物31.7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9%、10%。在紅海局勢嚴重拖累海運的背景下,中歐班列大幅增加班次和運力,無疑為穩定中歐經貿往來,尤其是控制歐洲通脹水準發揮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歐班列戰略價值凸顯,也讓一貫對其帶有偏見的西方媒體態度發生轉變。美國《外交政策》刊文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代表了每個國家為了本國利益都應該去做的事:建立盡可能多的供應通道。這既可以對衝不可預見的供應中斷,又可以增強本國的聯通性和影響力。紅海危機證明中國走在了前面。”

中歐班列的成功,再次證明“發展經濟,基礎設施先行”的中國方案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絲綢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暢其行、物暢其流。”習近平主席曾妙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向世界娓娓闡釋共建“一帶一路”和互聯互通的關係,明確提出“設施聯通是合作發展的基礎”。這種理念,超越了一些西方經濟學者用短期投入回報比,片面看待基礎設施建設的做法,為構建更具活力、彼此包容和開放的新世界打開機遇之窗。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硬聯通”為基礎,通過建設港口、鐵路、公路、橋梁等連接陸海新通道,拉近了世界各國的聯繫,便利投資貿易往來和人文交流。更重要的是,在地緣政治博弈和衝突不斷的背景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結出的纍纍碩果,以及蘊含其中的“共商共建共用”理念,為穩定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和繁榮,有著愈發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時代價值。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