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他在報告仲介紹,過去一年,深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球氣候治理。中國自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以來,堅定不移履行承諾,加速能源結構轉型,與國際社會攜手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使命與擔當。
202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成績斐然,助推全球能源清潔轉型加速前行。隨著疫情防控實現平穩轉段,去年,中國經濟迎來穩步復蘇,電力消費也同比提升。全國全年累計發電裝機總容量為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與此同時,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據統計,去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6.1億千瓦,同比增長55.2%;風電裝機容量約4.4億千瓦,同比增長20.7%;而煤電裝機容量的比重則首次降至40%以下。新能源與煤電裝機容量的此消彼長意味著綠色可再生能源正日益成為中國電力供應的主力軍。而且,中國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佔全球新增容量的比重超過一半,對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
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大支撐。近年來,中國對綠色能源科技研發的支援力度穩居世界前列。早在2020年,中國的能源技術研發公共支出就已佔全球四分之一。2023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總額達6760億美元,相當於全球投資總額的38%,歐盟、美國、英國合計投資額的94%。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仍處於中高速發展階段,社會用電需求大,所以也面臨著較歐美發達國家更為艱巨的能源轉型挑戰。但中國不僅全力加速自身的能源轉型進程,而且積極助力其他國家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中國生産了全球70%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中國産的光伏、風電産品每年為發達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億噸,約佔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另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量為944.3萬輛,出口177.3萬輛,為世界減少碳排放約5000萬噸。中國以實打實的成績踐行著“雙碳”承諾,為推進全球氣候治理作出表率,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世界氣象組織稱,2023年為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較工業化前水準高出1.42度,逼近《巴黎協定》所設定的極值。2023年也是全球自然災害頻發之年,海嘯、乾旱、洪水在世界各地輪番肆虐。這些極端異常氣候現象提醒世人,全球氣候治理已經刻不容緩。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加以應對。從1995年的首屆柏林氣候大會,到1997年簽署《京都議定書》,再到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達成《巴黎協定》,中國始終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2023年12月,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經過艱難談判達成了“阿聯酋共識”,在歷史上首次呼籲各國“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便在2050年科學地實現凈零排放。“阿聯酋共識”來之不易,中國在其中所發揮的重要影響不容忽視。
中國和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對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取得有效進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去年11月,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在舊金山會晤,中美兩國發表《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決定啟動中美“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並在能源轉型、迴圈經濟、氣候融資等方面達成了諸項共識。中美氣候合作為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創造了先決條件,也為與會各方化解分歧形成共識提供了重要指引。
全球氣候治理之路任重道遠,中國的能源綠色轉型任務使命艱巨。回首2023年,中國以實際行動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氣候答卷”。2024年,中國將繼續堅定踐行“雙碳”承諾,彰顯大國擔當,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再上新臺階。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