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日本《日經亞洲》雜誌網站28日報道稱,日本政府計劃加強對包括中俄在內的一些國家的出口管制,“防止商品、零部件、技術等被用於軍事用途”。幾天前,日本經濟界代表團剛剛結束時隔4年多的中國之行,日本政府若實施“出口管制”,無疑是給中日經濟界的熱絡互動澆了一盆冷水。
近年來,日本政府對美圍堵中國的政策亦步亦趨之勢愈發明顯。其不僅鸚鵡學舌般跟隨美方炒作所謂南海、臺海等“地區安全”,亦附和美方的涉華人權謬論。去年,日本發佈的新版《防衛白皮書》將中國視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與美國2022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論調如出一轍。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華實施晶片出口禁令之後,日本又急切充當“馬前卒”,于去年5月公佈了《外匯法》修正案,把尖端半導體製造設備等23個品類列入出口管制對象名單,針對中國的意味明顯。
此番日本政府研究並出臺針對中俄等國的限制性出口措施,是其配合、跟隨美國對華政策的戰略慣性使然,並不令人意外。不過,日本政府此舉必將嚴重損害日本經濟界的切身利益,並讓低迷的日本經濟和岸田政府的支援率雪上加霜。
據悉,日本在出口問題上將對象國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按照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禁止對其出口武器的國家;第二類包括美國、英國和南韓在內的27個實施適當出口管制的國家;第三類是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報道稱,此次日本計劃中的出口管制措施,就是要將原本對第三類國家的規定提升至第一類國家水準。在沒有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的情況下,擅自對相關國家採取嚴格的出口管制甚至與被制裁國家一樣的出口禁令,是嚴重違反世貿組織非歧視原則的行為,不僅影響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也一定會招致中俄等國堅決的對等反制。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預測,2023年,日本名義GDP約為4.23萬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0.2%,被德國超過,落到世界第四位。日本經濟狀況之低迷可見一斑。與此同時,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佔日本對外貿易總額1/5以上的中日雙邊貿易額為3179.98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10.7%。從數據上看,日本政府一系列對華政治操弄已嚴重阻礙中日雙邊貿易的正常開展,進而對日本經濟造成無法忽視的負面影響。
也正因此,日本經濟界代表團才迫不及待地在新年伊始開啟訪華之旅,力圖同中方一道,尋找穩定雙邊經貿關係,進而加深彼此合作的良策。日中經濟協會在訪華前表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兩國越來越有必要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合作。然而,日本政府的最新動向卻似乎表明,那些居於廟堂之高的政界人士,並不關心日本民間和經濟界的疾苦;與改善民生福祉相比,他們更熱衷於配合美國搞所謂對華“一體化威懾”戰略,以換取遠在大洋彼岸的別國政府高層的肯定和支援。
《日本經濟新聞》最新民調顯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領導的內閣支援率僅27%,已經連續兩個月陷入“危險水域”(支援率30%以下),顯示其大刀闊斧解散自民黨派閥的改革措施並未贏得民眾的信任。此時打對華“強硬牌”,岸田政府或許也有轉移公眾視線,拉攏右翼勢力支援的考量。但須知,提振經濟增長、壓低失業率、讓民眾的錢包鼓起來,才是穩固執政根基的靈藥。因此,推動中日經貿關係重回穩定正軌,或至少不當中日經貿合作的“絆腳石”,才是岸田政府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編審:蔣新宇 張艷玲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