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兵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
趙可馨 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近日,第17次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在美國華盛頓舉行。該會晤是中美兩軍之間例行的年度工作對話機制,始於2005年,2022年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地區後中斷。這是時隔一年多後,中美兩軍首次恢復工作會晤,也是不到一個月內中美兩軍第二次互動。去年12月21日,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應約與美軍參聯會主席布朗進行視頻通話。恢復對話對於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舊金山願景”,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兩軍關係具有積極意義。但同時也要看到,要讓中美兩軍真正做到平等相待、尊重彼此核心利益還要付出很大努力。
會晤議程主要有兩部分:首先,雙方就2024年兩軍交往安排交換了意見。這意味著,兩軍之間的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戰區主官之間的磋商,乃至國防部長會晤都可能陸續排上日程。
其次,雙方就當前的熱點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和關切。中國重點談了三個問題:一是在台灣問題上絕不會有絲毫妥協退讓,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切實將有關承諾落到實處,停止武裝台灣,反對台灣“獨立”;二是敦促美方減少在南海的軍事部署和挑釁行動,停止對個別國家侵權挑釁提供支援;三是要求美方充分認清海空安全問題根源,嚴格約束一線部隊,停止渲染炒作。
美方重申對一中政策的承諾,並自稱會致力於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此外,美方還重點談了三方面問題:一是堅持在“印太”地區“航行自由”“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與航行”,這其實是美國要繼續按照自己對國際法的解釋實施各種海空抵近偵察,並以“國際裁判”身份要求被偵察目標國“專業、負責任地”配合它“安全地”開展抵近偵察;二是強調“美國對‘印太’和全球盟友的承諾依然堅若磐石”,也就是説美國要繼續插手中國與周邊鄰國之間的糾紛,繼續在東亞、東北亞給中國製造各種麻煩;三是就烏克蘭危機和朝鮮最近動向等涉及第三方的安全問題表達了美國關切。
從中美兩軍關切重點可以看出,雙方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仍存在分歧:
一是美國“撐一中,反‘台獨’”的承諾能不能落到實處,還需要聽其言,觀其行。特別是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剛剛結束,“台獨”勢力彈冠相慶之際,美軍會借機搞什麼幺蛾子值得高度關注。
二是美國把公海及其上空視為“帝國的高速公路”,自命為“全球公域安全的守護者”,甚至無視其他國家的領土主權,將這條“高速公路”修進別國的領海領空。僅僅通過危機管理、“安全護欄”“專業操作”,恐怕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化解不了衝突風險。
三是美軍把攛掇周邊國家與中國對抗作為其“一體化威懾”戰略的重要一環。如果周邊有事,它會火上澆油,讓小事變大。如果周邊無事,它也會無中生有,平地起風浪。除非它放棄對華大國競爭的根本戰略,否則地區攪局者這個角色它是當定了。
從本質上講,中國的訴求關乎主權和領土完整等核心利益,美方必須對此予以切實尊重,這是兩軍交往保持在正確軌道的基本前提。可見,中美軍方恢復高層線下會晤,應當成為一個好的開始,通過交流加深彼此的理解和認識,特別是美方應扭轉對華錯誤認知,為雙方關係企穩,乃至在一些議題上取得合作成效創造條件。(作者郭曉兵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軍控研究中心主任;趙可馨繫上海市美國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