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9月30日,隨著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為期45天的短期支出法案,讓美國政府暫時涉險又躲過了一次停擺危機。而此時距離上次美國政府瀕臨“關門”僅僅過去3個月。近年來美國政府之所以屢屢在“死亡邊緣”試探,主要源於民主與共和兩黨在提高國債上限問題上僵持不下。根據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數據,美國國債在今年9月首次超過33萬億美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而在今年6月,美國國債剛剛突破了32萬億美元的大關。這意味著,在過去的3個月時間裏,美國國債又增發了1萬億美元。美國政府如同火箭般的發債速度,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對此,美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主席麥克吉尼亞斯尷尬地對外界稱:“美國已經達到了一個沒有人會引以為豪的新里程碑”。
根據國際公認標準,一個國家的政府債務餘額佔GDP比重不應高於60%,否則就有爆發政府債務危機的風險。但目前美國國債佔GDP比重已達到128%,行至危險關口。就連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也以“治理水準持續下降”為由將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最高級“AAA”下調至“AA+”。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債務危機正如“灰犀牛”一樣悄然臨近。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全力啟動印鈔機,開啟“借借借”模式大肆舉債。在此後的16年間,美國國債從2007年的9萬億美元一躍增至如今的33萬億,翻了接近兩番。印美元雖然可以不計成本,但透支的卻是美國政府的信用。在經濟繁榮時期,債權人自然不擔心美國政府的償債能力,可當全球經濟步入下行通道時,美國的債務違約風險則會顯著上升。尤其是在美聯儲連續加息之後,美國政府也不得不提高了國債利率,從而大幅增加了自身的付息壓力。近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上漲。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創下了4.884%的15年新高。其中固然有美聯儲加息的因素,但同樣不應忽視的是,美債正在市場上遭到大舉的拋售。
近一年來,減持美債在全球蔚然成風。截至今年8月,美債最大海外“債主”日本的持有額度為1.1998萬億美元,較2021年的最高峰減持逾1000億美元,創下了2019年12月以來的新低。中國作為美債的第二大持有國,當前持有美債8212億美元,為2009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準。而且連美聯儲也開始對美債“痛下殺手”。據媒體報道,自去年啟動縮減資産負債表以來,美聯儲已經拋售了約1萬億美元的債券。接連的拋售潮令美債的市場價格不斷走低,以至於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宣佈開展國債回購計劃。
但所謂的國債回購只不過是“借新還舊”的老套路而已。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財年前7個月,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已經達到924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暴漲157%——其中收入同比減少10%,支出卻同比增加8%。美國政府面對如此巨大的財政窟窿,恐怕除了繼續提高債務上限之外別無他法。而這又進一步暴露了美國政府的“借債成癮”不過是一齣龐氏騙局罷了。
更令人“費解”的是,美國政府在財政上雖然入不敷出,但卻不懂得“開源節流”的道理。其中國防開支的增長尤其引人注目。2023年美國國防預算高達8580億美元,同比大增13.9%,創下歷史新高。據悉,2024年美國國防預算還將進一步上升。由此我們便不難明白美國濫發國債背後的真正原因,其實就是利用美元讓全世界為美國的霸權埋單。
但是美債的泡沫不可能無限地膨脹下去,美元的信用也總有被透支殆盡的那一天。隨著美國政府財政赤字的持續擴大,以及兩黨惡鬥的進一步加劇,債務危機也逐漸逼近爆發的臨界點。今年5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就曾公開發出警告,財政資金已經瀕於枯竭,債務違約的風險正迫在眉睫。雖然隨後美國政府再次提高了債務上限,但延續這種“以債養債”的惡性迴圈,實則是把自己往懸崖邊上又推了一把。
古人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今天的美國政府已經習慣了靠透支信用來維持霸權,因此要它通過節衣縮食來戒除“債癮”談何容易?但長此以往,美債違約終有一天將不再是“狼來了”的故事。屆時,全球的金融秩序恐將迎來一場深刻調整。可以預見的是,一旦美債危機這只“灰犀牛”倏然來襲,美元信用將因失去美國政府的背書而面臨崩盤。但與此同時,世界範圍內的“去美元化”進程或將隨著美元霸權的衰落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編審:唐華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