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日前,第56屆東盟外長會議及系列會議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據報道,布林肯在會上宣稱,美國與東盟“共用自由、開放、繁榮、安全、與世界聯通且有韌性的印太地區的願景”。這意味著這一地區所有國家“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道路和合作者”,問題可以公開解決,而非通過“脅迫行動”。布林肯雖未明言,但按照美方的一貫話術,顯而易見,美國又把在歐洲喋喋不休的“去風險”論調原封不動地搬到亞太地區來了。
然而,布林肯的這番煽動言論卻沒有得到東盟國家的廣泛認同。本次會議東道主印尼總統佐科表示,“東盟不能捲入競爭,也不能成為任何國家的代理人”“東盟致力於加強團結、凝聚力和東盟中心地位,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佐科也未點名,但很明顯,這番話是説給美國聽的,告誡後者不要在本地區以“合作”為名挑起陣營對抗。
這並非東盟國家領導人首次公開反對美方對華“去風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多次警告,亞洲分成親中或親美兩個陣營將不會有好結果,充分表達了亞太國家對地區陣營對抗的高度擔憂,並奉勸美國不要試圖阻擋中國崛起。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更敦促美國應該設法與中國改善關係。
東盟國家態度鮮明反對“去風險”,是因為他們清楚,與中國保持健康合作關係的重要性。
去年5月,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在華盛頓舉行。在此之前,美國與東盟的特別峰會已停擺長達6年,雙方領導人也已經有6年時間沒有舉行面對面會晤。而雙方此前的最後一次會晤,美國總統也沒能參加完整的會議日程,提前走人。去年在華盛頓舉行的峰會,也因美方多次單方面修改會議日期甚至搞“突然襲擊”,引發東盟國家的普遍不滿。蓄意冷落、傲慢的待客之道,都體現出美國對於與東盟國家開展真正的接觸和務實合作興趣寥寥。
東盟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加大對外經貿投資合作力度促進區域發展是各國的共同目標,然而美方卻從未正視東盟的發展訴求。在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期間,美方允諾的援助金額僅有1.5億美元,被西方媒體普遍嘲笑“太過寒酸”。美國醞釀許久、用來拉攏東盟的“印太經濟框架”,排除了東盟最關心的貿易自由化、市場準入話題,卻不忘拿“勞工權利和環境”標準給合作夥伴挖坑。
東盟自成立之日起,便致力於加強團結、凝聚力和中心地位,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但美國政府近年來的一系列做法卻與東盟的目標背道而馳。無論是美日印澳“四邊機制”,還是美英澳搞的AUKUS,亦或是“印太戰略”,其實質皆是煽動陣營對抗,攪亂地區安全局勢。並且多個安全架構並行,註定將削弱東盟在本地區的中心地位。
反觀中國,多年來一直將發展與東盟的關係置於優先位置,成為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國家,成為首個同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大國以及首個同東盟建立自貿區的主要經濟體,也是東盟發起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堅定支援者和推動者。
經貿投資方面,自2009年起,中國連續13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屢創新高。2022年,中國同東盟國家貿易額超過6.5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連續三年互為最大貿易夥伴。今年前5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2.59萬億元,增長9.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5.4%。此外,中國還是多個東盟國家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近年來對東盟的投資規模不斷提升。同時,東盟對華投資也保持高增速,2022年同比增長8.2%。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等一批標桿項目順利實施,區域互聯互通不斷加速發展。
促進區域和平穩定方面,2002年,中國與東盟十國共同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並將制定“南海行為準則”作為努力目標。日前舉行的中國-東盟外長會又傳來好消息,中國和東盟已經完成“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二讀,並通過加快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指針文件。中國和東盟正攜手推動“南海行為準則”成為行之有效、富有實質意義、符合國際法的地區規則,以更好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
顯而易見,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已經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就是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恐怕沒有誰比東盟更能理解和認同這句話的深意。對於東盟國家來説,真正的風險恰恰是個別域外國家以“去風險”為名煽動對立對抗帶來的。美國若有意構建一個沒有風險的亞太,就請撤回自己的助亂干涉之手。
編審:高霈寧 張艷玲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