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3月7日,外交部長秦剛圍繞“中國外交政策與對外關係”舉行記者會。秦剛在談到中日關係時強調,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構建新時代中日關係,需要做到以下四點:言而有信,以史為鑒,維護秩序,互利共贏。這四點是新時代中日關係的基礎,亦是中方對日方的期待。客觀地説,當前的中日關係正處於二戰結束以來的一個敏感時期,亞洲的安全格局正在因日本的強軍備武而受到挑戰。日本軍國主義曾給亞洲人民帶來深重苦難,其一舉一動牽動著亞洲國家的神經,而日本也須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
正如秦剛所言,“言而有信”是未來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首要前提。1972年,中日兩國政府共同發表《中日聯合聲明》,並作出“確認用和平手段解決彼此間的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的承諾。1978年,中日兩國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共同確認“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日方的和平承諾言猶在耳,然而,今天日本政府的所作所為,卻不禁讓人懷疑其誠意尚存幾何?
去年12月,日本政府通過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三份安保政策文件,一改傳統的“專守防衛”原則,高調提出將大力發展“反擊能力”。隨後,日本政府又決定將2023財年防衛預算大幅提升26%至6.8萬億日元,其中用於採購遠端攻擊性導彈的預算增長最為顯著,高達1.4萬億日元。“中國威脅論”的雜音也伴隨著日本的擴軍計劃甚囂塵上。在上述三份安保文件中,中國被日本政府明確定義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另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正考慮部署1000多枚遠端巡航導彈,以“覆蓋朝鮮和中國沿海地區”,並準備研發射程達3000公里的新型導彈。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正以中國為假想敵加速其重新軍事化的進程。
日本軍國主義在20世紀上半葉所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頁。但是,戰後的日本並未對自身在歷史上犯下的罪行進行徹底反省和懺悔。時至今日,日本右翼勢力仍活躍在政治舞臺上。從篡改歷史教科書到參拜靖國神社,從否認南京大屠殺到推卸民間賠償責任……日本右翼勢力的種種不負責任的言行,嚴重傷害了中國和亞洲人民的感情。
去年3月,南韓外交部嚴正抗議日本政府審定通過歪曲侵略歷史的教科書。近日,菲律賓“慰安婦”受害者們齊聚日本駐菲大使館前,抗議日本政府刻意淡化二戰期間強徵“慰安婦”的暴行——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卻拒絕為此道歉。日本政府長期以來淡化和逃避歷史罪責令其始終無法得到亞洲鄰國的充分信任。
而且,日本在核污水排海問題上不負責任的立場再次暴露了其與鄰為壑的“處世哲學”。根據日本政府的先前決定,福島核電站的上百萬噸核廢水將於今年起被排入大海。日本的核污水排海問題早已引起全世界的嚴重關切。尤其對於亞洲鄰國來説,由此引發的核污染恐將嚴重破壞周邊海洋環境、生態系統,並危害各國人民的身體健康。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稱,從日本核廢水中檢測出碘-129、鍶-90、釕-106、碳-14等放射性元素。其中,碘-129和鍶-90都是嚴重的致癌物,碳-14則會對人類DNA産生破壞作用。中國、俄羅斯、南韓、菲律賓以及斐濟等太平洋島國近年接連提出抗議,希望日本政府在啟動核污水排海之前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以負責任的方式處置核污水。但是,日本政府卻一意孤行,對其他國家的合理關切置若罔聞。日本政府這種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做法,怎能不令亞洲鄰國失望、憤慨?
日本在戰後曾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這與其當時所選擇的和平發展道路是分不開的。歷史的經驗與教訓反覆證明,一個國家的繁榮與發展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日本曾深受軍國主義毒害,對此理應有更深刻的認識。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顯著增強。在新的歷史節點,希望日本能夠恪守昔日和平承諾,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切勿重蹈歷史覆轍。
(責任編輯:華章 宇馨 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