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據媒體報道,美國近期已經與日本和荷蘭達成協定,將共同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晶片製造設備——其中很可能就包含中國目前大量進口的深紫外光刻機(DUV)。這是美國政府在去年出臺《晶片與科學法案》,頒布規模空前的對華晶片禁令之後,再一次濫施“域外管轄”,破壞全球半導體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醜陋行徑。正如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在2月15日的聲明中所言,此舉“在對中國半導體産業造成巨大傷害的同時,也將對全球産業及經濟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對全球最終消費者的利益造成長期傷害。”
近年來,美國政府一直企圖通過對華科技封鎖來扼殺中國半導體領域的進步。但是晶片産業具有高度的全球化特徵,中國也是全球晶片産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當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2021年,中國市場晶片銷售額達到1925億美元,佔全球晶片銷售總額的34%,位列全球第一。英特爾、AMD、英偉達等國際晶片巨頭紛紛佈局中國市場,希望分享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紅利。荷蘭光刻機龍頭企業阿斯麥也早早決定深耕中國市場,不斷擴大對華光刻機的出口量。西方的先進技術與中國的龐大市場,共同構成了全球晶片産業的完整閉環。
但是美國政府不斷升級對華“晶片戰”,強行與中國“脫鉤斷鏈”的做法,不僅嚴重威脅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安全,也沉重打擊了美國本土的晶片製造商。英特爾的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凈利潤虧損達6.61億美元,全年凈利潤同比下降60%;美國知名晶片製造設備供應商泛林集團日前宣佈,因受最新一輪對華晶片製造設備出口禁令影響,將解雇1300名全職員工;美國最大的存儲晶片公司美光科技宣佈2023年將裁員5000人,佔其員工總數的10%。美國半導體協會日前公開警告稱,對中國出口晶片設限將嚴重傷害本國産業。可見,美國的對華晶片禁令實屬“傷敵八百,自損一千”,正把美國的晶片行業推向凜冽寒冬。
而且該晶片禁令一旦升級,還將累及歐洲企業,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荷蘭公司阿斯麥。阿斯麥在全球中高端光刻機市場佔有率達到60%、高端光刻機市場佔有率高達90%以上,可謂全球晶片産業的中流砥柱。在近年全球晶片行業陷入蕭條之時,一枝獨秀的中國市場被阿斯麥寄予厚望。從2017年至今,阿斯麥在中國的員工總數從500人迅速擴大到1500人。此前,阿斯麥一直頂住美國政府的壓力堅持與中國保持正常業務往來。阿斯麥高層甚至公開警告稱,如果美國迫使其停止對華出售DUV光刻機,那麼世界半導體供應鏈將面臨中斷風險。但是隨著美荷政府達成協定,恐怕阿斯麥也將不得不對中國市場忍痛割愛。
其實,阿斯麥對美國“晶片禁令”的抵觸情緒不僅來自其丟失的市場份額,更來自對未來中國晶片技術崛起的憂慮。阿斯麥CEO彼得溫近日表示,美國主導的對華“晶片戰”最終將促使中國在高端晶片製造設備領域成功研發出自己的技術。
彼得溫的擔憂不無道理。眾所週知,晶片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阿斯麥僅在極紫外光刻機(EUV)上的研發投入就達到60億歐元。尤其是在摩爾定律放緩之後,晶片技術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研發成本的陡增。但在失去了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之後,西方的晶片技術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與此同時,中國晶片行業的國産替代化進程正在加速推進。“十四五”規劃要求國産晶片自給率在2025年達到70%。儘管目前中國的晶片技術距離世界先進水準還有距離,但背靠龐大的國內市場,相信中國晶片技術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近來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的高科技企業正在晶片研發領域接連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中芯國際通過採用先進的製造工藝已經實現了14奈米晶片的量産;長電科技利用“小晶片”的先進封裝技術成功將成熟製程的晶片組合連結後達到先進製程晶片功能,並且該技術已經進入穩定量産階段;本源量子研發的國內首條量子晶片生産線已於今年1月份正式投入運營……中國晶片企業的快速進步讓人們看到了突破美國科技封鎖的曙光。
美國發起的對華“晶片戰”儘管會對中國的半導體産業造成嚴重衝擊,但是卻無法阻擋中國科技前進的腳步。晶片是全球開放合作精神的結晶,美國政府破壞現有全球半導體産業生態的舉動只會自毀長城,並危害世界。因此,世界各個國家的政府和相關企業應當聯合起來,與中國一起共同捍衛全球化理念,抵制美國政府人為撕裂全球産業體系的行為。(責任編輯:華章 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