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當地時間11月20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COP27)在加時談判2天后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在“77國集團和中國”的提議與推動之下,COP27終於就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機制達成了協議。
“損失與損害”基金的設立,旨在幫助那些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發展中國家和脆弱國家。眾所週知,發達國家對全球氣候變化負有主要歷史責任。但是,氣候變化的影響卻不分國界。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得不為愈加頻發的全球極端氣候埋單。今年夏天,巴基斯坦就遭受了該國歷史上空前的洪災,致使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淹,3300萬人受災,財産損失達400億美元。據統計,到2030年之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每年蒙受的損失將高達5800億美元。因此,發達國家對遭受氣候變化災害的發展中國家進行賠償是實現“氣候正義”的核心要義。在此背景下,“77國集團和中國”去年就曾在COP26上提議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卻遭到發達國家的反對。由於發達國家一直不願為全球氣候變化承擔應有的責任,《巴黎協定》所設立的“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至今仍然遙不可及。在會前,外界也普遍對COP27取得突破不抱太多期待,以至於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會上憂心忡忡地提醒各國代表:“我們正駛在前往氣候地獄的高速公路上,而且腳還踩在油門上”。
談判進程也如外界所料異常艱難。會議在召開12天后不得不進入“加時賽”。然而在最後一刻,原本最反對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的美國卻軟化了立場,令該提案得以順利通過,這一戲劇性的轉折其實離不開中美之間所釋放的合作信號。
11月14日,就在COP27談判陷入僵局之際,中美元首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了面對面會晤。中美雙方在會談時均表達了對重啟兩國對話的期待。美國總統拜登還特別提到,希望在氣候變化領域加強中美合作。11月16日,中國氣候變化特使謝振華與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裏在沙姆沙伊赫進行會面。解振華在會後表示,這是一次“坦誠、友好、積極、正面,很有建設性”的會面。另據美聯社報道,此次會面提高了中美兩國全面恢復氣候談判的可能性。因此,中美之間的默契合作是全球氣候談判取得實質性突破的關鍵。
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兩個國家,其歷史累計碳排放量分別佔全球的11.4%和20.3%。為實現《巴黎協定》所設立的目標,中美之間的對話與協作必不可少。去年4月,中美兩國曾發表《中美共同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其中強調“中美致力於相互合作並與其他國家一道解決氣候危機”。這曾讓世界看到了各國團結一致應對氣候變化的曙光。但其後美國卻不顧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的大局,在台灣問題上頻踩中國紅線。尤其是在今年8月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台灣地區之後,中美關係一度跌至冰點,中美之間關於氣候問題的對話也隨之擱淺。由此可見,破壞中美對話基礎的責任完全在美方。
今天的世界正站在十字路口,人類社會面臨著各種前所未有的挑戰。氣候變化就是人類在21世紀面對的最大威脅之一。缺少了中美兩國的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將無從談起。中國已提出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美國也提出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50%,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化解全球氣候變化難題,需要中美相向而行。
此次COP27批准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既體現出中美合作對於加強國際社會團結協作起到關鍵作用,也標誌著人類向實現“氣候正義”又邁出了關鍵一步。“損失與損害”基金對於發展中國家意義深遠,但目前仍然只是達成了初步框架。具體的資金來源問題仍有待各國進一步商談。2009年,發達國家曾承諾到2020年將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援助,但至今尚未兌現;2021年,發達國家還曾承諾在2025年將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適應資金規模至少比2019年的水準提高一倍,目前卻未見明確行動。可以想見,未來的談判進程必定會更加艱苦卓絕、起伏跌宕。
但是中美之間的攜手合作無疑將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穩定性和確定性。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是兩國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中美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為打破兩國關係的僵局邁出了第一步。期待未來兩國能夠以此為契機,開啟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模式,如此才能造福兩國人民、惠及世界各國。(責任編輯:華章 宇馨 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