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近日,中美共同宣佈雙方已于8月26日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並將於近期啟動相關合作。中國證監會公開表示,“合作協議依據兩國法律法規,尊重國際通行做法,按照對等互利原則”。合作協議的簽署,為困擾兩國多年的跨境審計監管問題帶來希望的曙光,也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受該利好消息影響,8月26日中概股在盤前集體拉升,其中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中概股股價一度上漲超過8%。
自2020年12月美國國會正式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以來,中概股在美國市場的命運就蒙上了濃重的陰霾。該法案規定,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須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提出的檢查上市公司審計底稿的要求,否則公司將被禁止上市交易。7月29日,中概股中市值最大的阿里巴巴也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列入“預摘牌”名單。自此已有159家中概股企業被先後列入“預摘牌”名單。曾經在美股市場上風光無限的中概股正面臨集體退市風險。
如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286家,總市值達1.18萬億美元。中概股已經成為美國資本市場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不可否認,由於中美兩國的法律制度不同,中美在跨境審計監管問題上尚存亟待磨合之處。屢屢被曝光的中概股信用危機,讓中美跨境審計監管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自2007年起,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與PCAOB就跨境審計監管問題舉行多次會談,並於2013年正式簽訂《中美執法合作備忘錄》。關於雙方最關心的審計底稿問題,該備忘錄規定,PCAOB取得在美上市中資公司的審計資料前,必須填寫請求書面報告,並獲得中方同意。這一內容既符合中國證券法的相關規定,也是國際通行的慣例。在2010年前後,PCAOB就曾與法國、德國、英國、芬蘭等國先後簽訂聯合檢查協議,確保PCAOB入境檢查的內容和方式都預先經雙方商議確定。
但是,原本已經取得積極進展的中美跨境審計監管問題,卻因美方近年來的泛政治化操作而一度陷入僵局。2020年,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背景下,PCAOB要求獲得直接審查在美上市中資公司的審計底稿的權利,而這種無理要求是中方所不能接受的。隨後,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的出臺,則將審計監管問題直接推上政治對抗的前沿。該法案將矛頭直指中國,充斥著霸權主義色彩和意識形態偏見。其中部分條款甚至要求在美上市公司披露董事會中的中國共産黨黨員名單,以及公司章程是否包含中國共産黨黨章內容。可以説,該法案完全背離了自由市場的監管邏輯。
在《外國公司問責法》的打壓下,中概股股價一落千丈。截至今年3月份,中概股總市值共蒸發4.17萬億美元,讓美國投資者損失慘重。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弗裏曼就曾向媒體表示,華爾街投行此前在中概股赴美上市中獲利頗豐,其實他們根本不希望法案獲得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雖然打著保護投資者的旗號,卻嚴重傷害了投資者的實際利益。美國政府強行對華金融“脫鉤”的做法損人不利己,結果造成雙輸局面。
《外國公司問責法》並沒有讓美國成為贏家,反而綁架投資者為華盛頓的意識形態偏見買單。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一點在中美跨境審計監管問題上再次得到印證。經濟問題最終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來解決。在中美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之後,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強調,協議確立了“對等原則”,雙方將提前就檢查和調查活動計劃進行溝通協調,美方須通過中方監管部門獲取審計底稿等文件。由於這次美方能放下意識形態偏見,採取務實態度,中美之間跨境監管合作才有機會重回正軌。
事實證明,美國企圖從所謂“實力的地位”出發,對中國隨意發號施令、予取予求是行不通的。作為世界上經濟體量最大的兩個國家,中美之間的利益彼此交融,相互依存,因此,以平等的態度展開對話,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選擇。
但是,當前只是邁出了解決中美跨境審計監管問題的第一步,未來美方是否會依照協議內容,切實開展與中方的合作仍需“聽其言,觀其行”。無論如何,中概股大規模退市,是中美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在維持金融市場穩定方面,兩國擁有共同利益。希望中美能夠以此次跨境監管合作協議的簽署為契機,開啟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新模式,妥善解決雙方在其他諸多領域的摩擦。(責任編輯:華章 宇馨 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