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美國競爭法案”畫地為牢,將削弱美國自身競爭力

來源:中國網    2022-05-20    作者:樂水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近期,“美國競爭法案”經過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多番修改、扯皮後,進入最後審議階段。該法案的早期文本在2021年6月由參議院通過後又經參眾兩院幾易其稿,內容也由最初的1000多頁增至近3000頁,旨在提高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其篇幅巨大、內容龐雜,但“與中國競爭、建立使中國無法超越的絕對競爭優勢”卻是貫穿這部法案始終的核心思想。

在該法案的眾議院版本中,“China”一詞出現的頻率高達310次。可見,美國國會毫不避諱其遏制中國之意,甚至在法案文本中直言,其目的就是“為了與中國進行長期的政治、經濟、技術和軍事競爭”。為此,該法案提出,“未來將提供1900億美元的鉅額財政撥款,加速美國在半導體工藝、人工智慧、量子電腦、生物技術、網路安全等領域的創新發展”。同時,該法案又為中國量身定制了諸多限制性措施,例如“禁止參與過中國研究的人員申請法案提供的各類獎勵和項目,全面限制美國與中國在核、航空航太等領域開展的合作,鼓勵美企將核心技術産品的供應鏈移出中國”等。可以説,“美國競爭法案”意在從立法層面上限制中美科技交流合作,強化中美科技競爭的對抗性色彩,加速中美在科技和經濟領域的“脫鉤”。其一旦獲得最終通過,必將成為美國對華遏制戰略的最新延伸,也將是未來中美關係發展道路上一塊繞不開的絆腳石。

誠然,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美國科技實力的相對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有數據顯示,美國政府的研發支出佔GDP比重已由20世紀60年代的2%降至如今的0.7%,僅列全球第12位。美國急於加強自身科技競爭力無可厚非,但以“中國威脅論”為幌子推動法案的出臺,甚至企圖通過“脫鉤”維持自身的領先地位,則暴露出美政客的短視與無知。此舉不僅無益於增強美國的競爭力,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加速美國科技與經濟實力的衰落。

科技進步的土壤是開放、自由與包容。現代科學技術的長足發展更離不開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從人類基因組計劃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從國際空間站項目到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都是國際科技合作結出的纍纍碩果。現代高科技研發通常耗資巨大,只有通過各國之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相互取長補短,才能更有效地取得實質性進步。中國作為正在崛起中的科技大國,是推動世界科技進步的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在人工智慧領域,由於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龐大的市場,因而具備得天獨厚的數據優勢,這是任何國家都無可比擬的,同樣也是其他國家在人工智慧領域熱切期待與中國開展合作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年3月,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在一份最新報告中表示,儘管關於中美爭奪人工智慧發展領導權的説法甚囂塵上,但是在過去一年中,中美兩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合作數量卻是世界上最多的。因此,美國政客強行割裂中美之間科技合作的做法,不過是閉門造車、畫地為牢而已,只會嚴重阻礙美國的科技進步。

在經貿領域,中美之間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即使在近年來美國政客不斷鼓吹中美經濟“脫鉤”的背景下,美國企業對華投資熱情依然不減。2021年,上海美國商會發佈的一份民調結果顯示,超過70%的美國在華企業在未來3年內沒有從中國搬遷至其他國家的計劃。另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頭寸凈流出3.90億美元,同比增長69.5%。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完整的供應鏈、發達的基礎設施等優勢是國際投資者青睞中國的重要原因。如果“美國競爭法案”強行要求美企退出中國市場,那必將讓美國企業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美國商會曾對該法案公開提出異議,表示其“會給美國的零售商和公司帶來沉重負擔、責任和成本”。美國《政治報》網站也報道稱,急於把中國視為美國的生存威脅,將使美國陷入數十年的浪費性開支。

既然鼓吹“脫鉤論”只會帶來兩敗俱傷的結果,那麼美國政客為何仍樂此不疲呢?路透社的一篇報道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黨派鬥爭激烈的美國國會,希望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是少數幾個真正跨越黨派的共識之一。”在今天日趨極化的華盛頓政治舞臺上,相互攻訐、拆臺已經成為兩黨的日常。尤其是對於“美國競爭法案”這樣一份長達近3000頁,涉及1900億美元財政撥款的重要法案來説,任何理由都足以成為使其“流産”的藉口。因此,只要為該法案貼上“中國威脅論”的標簽,就無異於為其戴上了“政治正確”的“護身符”。但諷刺的是,這個本來旨在提升美國經濟科技實力的法案,卻以削弱美國自身競爭力為代價爭取獲得通過。

在今年3月份的中美元首視頻通話中,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共同表示,中美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避免對抗。在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的當下,中美只有通過對話合作、管控好競爭和分歧,才能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希望美國國會的兩黨議員能夠把握中美關係的正確方向,放下“中國威脅論”的有色眼鏡,重新審視“美國競爭法案”,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對待中美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係。(責任編輯:華章 張艷玲原京)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