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中國網評】扭曲的“美式民主”,有何顏面號令世界

來源:中國網    2021-12-08    作者:唐華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評論員 唐華

12月9日至10日,美國將邀請全球100多個國家,召開所謂線上“民主峰會”。這既是一場假民主之名,針對特定國家的抹黑打壓鬧劇,又是美國展現“民主燈塔”豪氣,為“大宴賓客”“接著奏樂接著舞”而拼湊的草臺班子。然而,“美式民主”的尷尬現狀,註定了峰會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歷史上,美國民主的發展有其進步性,政黨制、代議制、一人一票等是對歐洲封建專制的否定和革新。但隨著時間推移,美國的民主制度正逐漸被金錢和利益集團扭曲和異化,越來越背離民主制度的內核和制度設計的初衷,罔顧實質民主和結果民主,剩下的程式民主和形式民主早已淪為少數人實現自身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美國政客假民主之名,維護自身政治私利。為了服務選票政治,美國政客往往會根據特定選民的一時好惡制定政策,而不會考慮政策是否符合國家利益;甚至為了達到政治目的,刻意誤導煽動美國民眾。這導致美國在種族問題、抗疫政策等方面社會分歧矛盾日益嚴重,引發一輪又一輪暴力衝突。而年初爆發的衝擊美國國會事件,標誌著美國的社會撕裂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今年1月6日,特朗普的支援者闖進美國國會,包括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內的多名國會議員倉皇躲避,辦公室遭到打砸搶劫,造成4人死亡10多人受傷,數十人被抓。

事件發生後全球震動,西方媒體紛紛發文慨嘆“西方民主遭遇重大挫折”,西班牙《世界報》甚至以“這就是美國民主死亡的方式”為題,對特朗普及其追隨者破壞民主的行為大加鞭撻。人們不禁要問:若此事件成為先例,以後政客敗選便可煽動民眾武力奪權,所謂的“美式民主”豈非成了“獨裁”“暴政”的代名詞?

美國政客濫用公權力,為利益集團代言。長期以來,美國一邊鼓吹自身的民主制度,一邊卻對各種政治獻金醜聞視若無睹。201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取消了個人對聯邦候選人及政黨參與競選活動最高捐款總額的上限,公然為權錢交易大開綠燈,讓政客成為資本的提線木偶。2015年,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在講話中表示,政治募捐總是暗含附加條件:美國政客很難在接受了某團體一大筆募捐後仍然表態説該團體在某事件上的立場是錯誤的。“金錢政治”導致大量普通民眾深惡痛絕的社會頑疾遲遲得不到妥善解決,美國槍支氾濫、槍擊事件頻發便是例證。

近日,美國密歇根州再釀血案。一名15歲的學生開槍掃射,導致4名學生身亡。按照CNN的統計,今年以來,美國已發生641起大規模槍擊事件,遠遠高於2019年的417起。血腥槍擊案愈演愈烈,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中支援美國人擁有槍支的條款卻紋絲不動,美國社會始終在“大規模槍擊案→思考和祈禱→社交媒體大辯論→人們遺忘→國會無動於衷→歲月靜好→新的大規模槍擊案”中痛苦地輪迴。而硬幣的另一面,是美國槍支生意長期繁榮。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數據,每100個美國人擁有120.5支槍,排名世界第一。僅在2020年,美國人購買了近2300萬支槍,又創下新的歷史紀錄。每一次血案發生,都會刺激更多美國人購槍以求自保,而越多槍支流入民間,就會讓下一次血案來得更快……美國民眾的痛苦之源,正是美國步槍協會等團體的財富之源。他們用政治獻金的方式,讓部分國會議員心甘情願為其賣命,用美國民眾賦予的權力,阻攔一切為修改擁槍條款所做的努力,槍擊受害者家屬痛苦哀嚎之時,或許正是美國政客和其背後金主彈冠相慶之刻。難怪有美國學生舉著標語“如果我在校園槍擊案中死去,請把我的屍體放在國會的臺階上”,無聲地向美國政客發出抗議。政商勾結禍害人命,著實讓“民主”蒙羞!

饒是如此,美國政客依然意圖壓制民眾的投票權力。日前,美國兩黨達成妥協,重新劃分了選區。與2020年大選相比,在目前已經劃定的186個國會眾議院選區中,共和黨鎖定的選區增加了14個,民主黨鎖定的選區增加了4個,而競爭性選區則大幅減少了15個。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評論稱,兩黨通過劃定選區“分贓選票”,這實質上造成“議員挑選選民,而不是選民挑選議員”,“註定是美國民主公平的災難”。

對於美國的民主現狀,西方各大民調機構紛紛給出差評:皮尤研究中心一份以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瑞典、西班牙等10多個發達國家和地區民眾為對象的調查報告顯示,有57%的人認為美國不再是其他國家的民主典範,23%的人認為美國從來都不是其他國家的民主典範;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政治研究所公佈了一份針對18至29歲美國年輕人的調查結果,顯示52%的人要麼認為美國的民主陷入困境,要麼認為美國的民主是失敗的;歐洲智庫國際民主與選舉援助協會(IDEA)首次將美國列入“倒退民主國家”名單,並指出美國民主的惡化至少始於2019年。

孟子有雲: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自身民主狀況一地雞毛,不反躬自省,卻忙不迭給別人“開班上課”,正如《紐約客》所説,最終只會是一廂情願。(責任編輯:李小華 蔡曉娟)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