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支援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國際論壇新聞發佈會現場。中國網 吳瓊靜攝

中國網7月5日訊(記者吳瓊靜)“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合作的項目費超過2個億,支援國內外青年學者互訪交流、展開科研合作。”7月4日,在“支援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國際論壇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院士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國際科研人才的交流加深了與“一帶一路”國家地區間的人文交流,為與該地區的持久合作奠定了民心基礎。各國代表達成了加強“一帶一路”國際科研合作的共識,決心建立“一帶一路”科學人才合作資助框架,為推動解決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以及驅動“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國際科研資助機構凝聚合作共識

在本屆研討會上,與會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資助機構凝聚共識,達成了《聯合宣言》,表明將進一步深化科研資助機構間的合作,鼓勵合作開展基礎研究、促進科研人才協同創新、實現各國優勢互補、解決人類共同難題。

楊衛院士指出,科學研究已告別“騎士時代”,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通過交流互訪、合作研究,乃至跨國工作等途徑,各國科研人員可增進友誼、互學互鑒、攜手攻堅科學難題,加速“一帶一路”倡議範圍內的知識交流融合,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充分發揮科學創新的引領作用。

“一帶一路”國際科研合作願景獲讚譽

“一帶一路”科學人才合作資助框架(下簡稱“框架”)所描繪的願景,贏得了與會各方代表的廣泛讚譽。

英國研究理事會跨學科研究與國際合作主任斯圖爾特・塔伯納教授在發佈會上表示,與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間的合作已達十年之久,“這是緊密而充滿活力的合作關係”,塔伯納教授表示,今後在農業、醫學、水資源、機器人、大數據等領域,“框架”所達成的合作框架將會幫助英國不斷加深同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多邊合作。

國際應用系統分析學會所長兼首席執行官帕瓦・卡巴特教授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國際應用系統分析學會(IIASA)會長兼首席執行官帕瓦·卡巴特亦對“框架”表示期待,他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常重要,中國此舉很有遠見。”

斯里蘭卡國家科學基金會主席思銳瑪麗·費爾南教授表示,該國科研基礎較為薄弱,過去國際合作夥伴很少,“框架”將是其提升國家整體科研水準的良機。

中國領導力備受期待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執行總裁埃文格蘭傑・瓊斯教授在論壇期間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農業科學領域的研究至關重要,“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間的農業科學研究將有一個廣闊的前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表示,目前正和中國方面開展緊密合作,將中國在農業方面的經驗在更多國家的地區推廣。

“本次國際論壇的成功舉辦,展示了在‘一帶一路’國際科研合作中,中國所能發揮出巨大的領導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席科學家劉健博士對中國網記者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相關國家的科學基金會聯合發起的“框架”,支援人才的聯合培養,將起到引領性作用。“人才的投資不僅是解決當下的問題,更是解決長遠的問題。”劉健認為,雖然不同領域的研究上,各國科學家各有所長,但是在用科技創新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上,中國無疑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領導作用。

當天出席發佈會的基金委副主任劉叢強院士介紹稱,下一步將探討形成可行且多方認可的“一帶一路”多邊合作機制,儘早啟動多邊合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