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 題:外國記者眼中的中醫藥“一帶一路”
新華社記者林苗苗、毛偉豪
“這是我4年來第一次感覺好多了。”經過針灸後,《印度快報》記者艾普瓦欣喜地發現,長期跑新聞引發的足跟疼痛問題得到了緩解。日前舉行的“感知中醫世界行”活動上,來自39個國家的42位媒體記者親身體驗了中醫的魅力。
記者見到來自肯亞廣播集團的埃裏克時,醫生正在他的手臂上扎針灸。“醫生能看出我缺乏睡眠,建議我多休息、多鍛鍊。她説得很對。我們國家都是以西醫為主,我覺得能有西醫之外的另一種選擇是很好的。我希望我們國家對中醫感興趣的年輕人,能來學習並把中醫帶回去。”埃裏克説。
穆斯塔法來自蘇丹通訊社,他坐在椅子上,兩個膝蓋下方各貼了一個艾灸。“我本來肚子有點不舒服,醫生剛才給我艾灸,讓我感覺好多了。我認為和西醫相比,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更方便易用、更便宜、副作用更小。”在體驗艾灸之後,他提出請醫生為他把脈。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介紹,經測算,中醫用較少的資源,提供了較多的醫療服務。北京近年來還通過開展中醫藥文化旅遊等方式,將中醫與旅遊、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出了多個受歡迎的中醫國際醫療服務包。
穆斯塔法説:“非洲也有一些傳統藥材,而中醫的治療方式更多,比如針灸、艾灸等,蘇丹也有一些中醫診所,但我以前只接受過西醫治療。我認為現在非洲和中國有很多交流合作,健康醫療是深化合作的重要方面。”
“傳統醫學要加大力度進行整理、保存。非洲的資源非常豐富,有一些當地植物和中藥材是同類的,比如姜黃等。希望今後能利用傳統中醫理論的一些東西,與非洲醫學互相借鑒,共建共用,更好地為當地民眾服務。”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朱曉新認為。
“我有義務向民眾介紹中醫藥。”模里西斯國家電視臺記者蒂裏説,繁忙的工作讓模里西斯一些民眾處於亞健康狀態,需要中醫藥調理,中醫藥在該國越來越受歡迎。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教授仝小林認為,中醫藥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如果説傳統中醫是先輩留給中華民族的瑰寶,那麼現代中醫將是中國帶給全世界的寶藏。
據介紹,此次“感知中醫世界行”由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主辦,北京中醫藥大學承辦,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支援。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國際交流與合作分會主任委員陳明明説,活動旨在配合即將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希望通過國外主流媒體記者的視角,增進外國民眾對中醫藥的了解,擴大中醫藥和中國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