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從已經開通運營的亞吉鐵路到即將通車的蒙內鐵路,從中巴喀喇崑崙公路到遍及東北亞、中亞等地的跨境通信光纜,“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央企業積極參與沿線國家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出一張張亮麗的國家名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央企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沿線國家項目取得哪些進展?未來還將有怎樣的佈局?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攜六家央企負責人在8日召開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一一道來。

央企“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交建在“一帶一路”沿線修建了10320公里公路、152座橋梁、95個深水泊位、10座機場;“中車製造”已遍及全球102個國家和地區,全球83%擁有鐵路的國家都運作著中車産品;中國石油去年在“一帶一路”國家項目的油氣權益産量近6000萬噸,佔全部海外總産量的八成……這些成績單,是中央企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最佳注解。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三年多來,累計共有47家中央企業參與、參股、投資,或者和相關國家的企業合作共建了總計1676個項目,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為中央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豐富的實踐。”肖亞慶表示。

三年多來,中央企業的基建步伐已遍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方方面面。高鐵“走出去”方面,除了廣為人知的亞吉、蒙內、雅萬等鐵路線,中老(中國至寮國)等鐵路已開工建設,中泰(中國至泰國)鐵路等一批鐵路項目也在加快推進。公路方面,中巴喀喇崑崙公路等項目給當地交通帶來明顯改善,有力促進了當地居民生産生活條件的改善。通信網路方面,中國移動率先在巴基斯坦開通4G無線寬頻服務;跨境海底光纜、陸地光纜等大容量高速度通信設施打造了全方位的通信網路聯通體系。

能源短缺一直是制約“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經濟發展的瓶頸。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設了60多個能源項目、油氣合作項目,帶動了當地資源開發和能源建設。中俄、中哈、中緬原油管道,中俄、中亞、中緬的燃氣輸送管線等有效地解決了油氣資源輸出難的問題。此外,中央企業還承建了一批電站和電網,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由國機集團等央企投資建設的中白(中國與白俄羅斯)工業園一期起步區日前建成,首批9家企業已經入駐,今年6月中白商貿物流園也將完工。近年來,中央企業加大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産業園區建設力度,有力推動了所在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唱響“融”字主旋律

在蘇丹37區,一個被普遍認為“沒有希望”的勘探禁區,中國石油運用多年積累的勘探理論,發現了儲量達5億噸的法魯傑油田;中國交建僅在蒙內鐵路建設中就為當地居民打了100多口深水井;國家電網公司境外項目員工的本地化率高達97%……除了項目,中央企業還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去了技術、就業、文化以及一個誠信、守法、負責、綠色的央企形象,成為人才的孵化器、産業的推進器和社區的好鄰居。

據了解,中央企業目前海外分支機構38.4萬名員工中,85%是本地員工,不少企業員工本地化率達到90%以上。在直接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還間接帶動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當地就業。中央企業還十分注重加強對當地員工的技術技能培訓,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央企在非洲國家修建鐵路過程中培訓了16萬名專業技術人才。依託中國高校,一些央企資助項目所在國的員工來到中國留學深造,大大提高了當地人才的技術水準。

據悉,蒙內鐵路建成後預計將對肯亞GDP的貢獻率超過兩個百分點。在哈薩克,中國石油控股的阿克糾賓公司,納稅額佔當地稅收的70%。肖亞慶指出,中央企業在實施“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使許多國家的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使當地資源優勢變成産品優勢,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央企自身的國際化進程,企業更加熟悉當地的法律、政策和人文環境,增加了國際化經驗,推動了産品和技術創新,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有力推動了全球化進程,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新動力。

修公路時專門為野生動物留出通道;電站環保標準高於世界銀行統一標準;積極為所在國建設醫院、學校……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嚴格遵守國際通行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致力於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生産經營全過程,同時積極參與公益事業,造福當地人民。

“一帶一路”是築夢之路,是共用之路。在中國中車集團公司董事長劉化龍看來,“一帶一路”順利推進和實施的關鍵就是“怎麼融進去”,項目建設要融進當地人民的生活,真正做到民心相通、文化融通、共同發展,才能實現“一帶一路”提出的共商、共建、共用總目標。

“走出去”整體風險可控

肖亞慶表示,“十三五”期間,國資委將引導央企把“一帶一路”建設作為重點進行推進,同時將為央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包括政策的支援、考核的支援以及做好風險管理等。

過去的三年對“一帶一路”建設來説還只是一個開端。數據顯示,中央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的年均投資增長率為15%,年均銷售收入增長率為4.5%。“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展開,央企投資項目的不斷落地,以及和當地企業的融合不斷深化,投資將是一個不斷深化和不斷拓展的過程。”肖亞慶表示。

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是國資委和中央企業的責任。任何一項投資都會有風險,海外投資也不例外。對此,肖亞慶坦承“央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交了不少學費,但總體上是很好的,一年比一年有所進步,風險是完全可控的”。

他表示,相比歐美國家,我國央企國際化的時間很短、經驗不足,所以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應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通過與世界領先企業和國際組織的合作有效規避風險。他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有規劃的,不是盲目的,每一個建設項目都有長期發展的指南和可行性研究報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化,央企的風險防控能力也將逐步提高。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09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