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進入中國將迎更多利好

發佈時間: 2017-11-21 13:17:08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 邱海峰 | 責任編輯: 殷曉霞

關鍵詞: 外資,製造業,品質提升

更加開放

翟桂溪作(新華社發)

“清障”

徐 駿作(新華社發)

圖為航拍的上海陸家嘴

新華社記者 丁 汀攝

未來15年預計中國將吸收2萬億美元境外直接投資、證券和基金業外資可以控股超過50%、10月當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增長1倍以上……近期,一系列有關中國吸引外資的最新消息“引爆”市場,不少外資開始考慮或著手進入中國市場。對此,專家指出,今年以來,中國在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方面推出了大量實實在在的措施,這些舉措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便利。未來,還將有更多利好惠及進入中國的外資,包括宏觀經濟繼續的中高速增長,高品質發展過程中服務業、消費以及相關高附加值産業的巨大商機,還有市場準入的大幅度放寬、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

品質提升成亮點

近期,中國吸引外資規模不斷趨穩,前10個月實際使用外資增速創今年新高。根據商務部數據,2017年1-10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6174家,同比增長15.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7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0月當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633家,同比增長104.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0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

“當前,全球經濟仍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逆全球化思潮興起,國際引資競爭激烈,這些都對全球引資帶來了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能保持相對穩定的表現,這充分説明中國對外資仍有較強的吸引力。特別是隨著一系列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措施出臺與落實,中國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限制明顯減少,這些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引資的吸引力。”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規模穩定之外,品質提升方面,今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張建平指出,可以看到,如今外商在中國的投資已經開始加快轉向高附加值領域。如前10個月,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腦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等高技術製造業與資訊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等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速均在20%以上。

商務部外資司巡視員高尚德介紹,1-10月,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1%,高於實際使用外資增速4.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2.9%,是主要推動因素,顯示了吸收外資品質穩步提升。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20%,也延續了良好增長態勢。

事實上,品質提升已經成為不少地方吸引外資的突出亮點。以上海為例,截至今年9月底,落戶上海的外資研發中心累計達418家,佔中國內地吸引外資研發中心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40家為全球研發中心,17家為亞太區研發中心,有20家外資研發中心的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吸收中方研發人員總數超過4萬人,相關新産品産值和銷售收入佔上海年度新産品産值和銷售收入的比重已超過50%。

再如廣東省,2016年以來,廣東新設立新材料外商投資企業79家、生物技術企業187家、智慧機器人企業84家、高端晶片企業27家、3D列印企業17家、無人機企業18家、人工智慧企業10家,超視堺國際科技、新力電子、廣汽豐田等一批先進製造業龍頭企業增資擴産。

市場準入再放寬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

張建平指出,今年以來,在促進外資增長方面,中國同步推進了政策信號的釋放與具體措施的實施,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十九大報告明確釋放“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信號;國務院兩次印發通知分別制定了20條、22條措施促進外資增長;修訂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93條限制性措施減少到63條;發佈實施2017年版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較2015版負面清單減少10個條目、27項措施,放寬外資並購準入限制、增強外資準入透明度。

最近,金融業市場準入又大幅放寬。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日前介紹,中方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將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三年後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對於這次外資持股比例的“鬆綁”,國際社會給予了高度關注。據路透社近日報道,中國宣佈大幅放寬外資對中資銀行的持股限制,標誌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大門進一步開啟。埃菲社日前報道稱,據花旗銀行集團此前估計,中國的債券、證券和銀行資産市場每年交易額超過50萬億美元,在向外國資本全面開放之後,這一數字在2025年將翻番。

外媒關注的同時,不少外資企業紛紛“摩拳擦掌”。近日,瑞銀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行均表示,擬增加其在華合資券商的投資比例。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執行官詹姆斯·戈爾曼日前表示,允許外資控股券商政策是一個意外的驚喜,摩根士丹利將把在摩根士丹利華鑫所佔的股權從49%提升至51%的新上限。

瑞信方正外資股東瑞信集團人士表示:“瑞信非常歡迎中國的這一決定,它為外資提供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我們也十分期待成為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一部分。”

中國商機引關注

“從未來發展來看,中國吸引外資的前景依舊廣闊,巨大潛力有待釋放。”張建平表示,經濟發展方面,中國經濟能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未來將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一過程所包含的發展機遇是巨大的;産業發展方面,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未來服務業、消費及相關高附加值産業將加快發展,這些領域為外資提供了更多商機;擴大開放方面,隨著各項促進外資增長措施的有效落實,以及未來自貿試驗區的進一步發展、自由貿易港的加快建設,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將有更多機會。

對於未來的投資機遇,匯豐銀行也認為,在當前中國國內家庭收入穩健增長前提下,消費、服務業都將繼續增長,這兩個領域都將迎來更多的投資機遇。在當前中國強調經濟增長品質和産業升級背景下,預計未來中國高端製造業、IT、環保和新能源産業等部門將迎來産業升級發展的新時期,這將為境外投資者帶來投資機遇。

此外,在一些具體領域,中國市場可能還將給外資帶去更多“驚喜”。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近日發佈的第三份全球交易展望報告預計,中國內地的並購活動將在2018年出現反彈。其中,隨著中國簡化相關法律以進一步吸引外資,對內並購交易額預計增長73%,從2017年的281億美元上升至479億美元。2019年,預計中國內地並購市場交易額將達2971億美元,交易數量達2003宗。

英國金融時報網日前報道稱,據諮詢公司凱西·夸克預測,中國投資行業的管理資産將從去年底的2.8萬億美元左右,增至2030年的17萬億美元左右。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資産管理市場,在全球投資管理公司吸引的資金凈流入量中佔一半。報道進一步指出,放開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措施可能惠及在國際資産市場上保持優勢的外資管理公司。

張建平指出,更多的發展機遇還需有更加完善的營商環境,特別是隨著外資更多地進入高附加值領域,我們需要在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提升政策法規透明度、簡化行政審批手續等方面多下功夫,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讓中國發展的利好更好地惠及進入中國的外資。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