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繁榮”與“世界進步”聯在一起

發佈時間: 2017-11-17 09:55:32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張勝 | 責任編輯: 殷曉霞

關鍵詞: 中國繁榮,世界進步,一帶一路

會議現場。本報記者 孫金行攝/光明圖片

會議現場。本報記者 孫金行攝/光明圖片

會議現場。本報記者 孫金行攝/光明圖片

“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未來15年,中國市場將進一步擴大,發展將更加全面”。在剛剛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重申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展望中國經濟惠及世界的美好願景,鄭重宣告中國將開啟進一步走向世界、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新征程,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在16日舉行的“中共十九大:中國發展和世界意義”國際智庫研討會第二節會議上,中外智庫專家以中國在新時代的開放發展為觀察點,暢談全球經濟新機遇。

當今世界,正面臨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刻轉變。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在形式和內容上面臨新的調整,理念應更加注重開放包容,方向應更加注重普惠平衡,效果應更加注重公正共贏。

更加開放的中國,將為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近年來,全球貿易增速連續下滑,世界範圍內“逆全球化”現象頻仍。對此,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指出,短期來看,“逆全球化”可以讓一國獲益,但這種通過零和博弈獲得的收益,是無法長久、不可持續的。因為這種行為無異於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

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應該如何作為,共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又該怎樣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剛剛落幕的中共十九大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參與並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堅定決心:堅定開啟新征程,進一步走向世界、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表示,作為經濟總量全球第二的新興經濟大國,開放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也將為全球經濟增長帶來新機遇。推動更加包容、普惠、平衡的經濟全球化,“中國方案”的積極作用日趨凸顯。德國發展研究所培訓部主任托馬斯·福斯表示:“我們讚賞中國在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中國在二十國集團擔任主席國期間也在踐行這樣的原則。”

對外開放,世界能夠進入中國,中國也才能走向世界,這是“中國為什麼能”的重要答案。今年,習近平主席在主持“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出席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等多邊場合,始終旗幟鮮明地主張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中國“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中國近4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告訴世界:只有開放發展才是激蕩新氣象、成就新作為的光明大道;更加開放的中國,將産生更為廣泛、更加強大的輻射效應,讓更多國家搭乘上中國發展的快車和便車。

北京師範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胡必亮指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一方面我們強調通過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另一方面,我們也重視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促進全球經濟更好復蘇與更快增長。與過去的開放發展相比,“共建‘一帶一路’是全球開放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其涉及的範圍更廣、綜合性更強、影響面更大”。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全球夥伴與新倡議中心高級主任何伊蘭認為:中共十九大重申了“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性,這為世界提供了巨大機遇,特別是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沿線國家合作,對於中國發展與世界經濟的影響是積極而顯著的,相信“一帶一路”將推動建立更加開放、公平的國際競爭環境。

捷克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魯道夫·弗斯特強調説,中國“走向全球”的步伐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歐洲,中國正在成為經濟主導者,儘管中國與歐盟的夥伴關係離預期還有距離。經濟全球化給中東歐國家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在中東歐國家的視角中,中國成為了極有價值的投資者、商務夥伴、文化交流的參與者以及科技合作中的實干家。中國在中東歐的經濟活動,將會帶來穩健的機遇。

期待中國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注入更多力量,貢獻更多智慧

在王輝耀看來,作為全球治理的新思路,“中國方案”蘊含的共商共建共用精神將更多地被國際所理解和認同,成為應對全球問題之道。

“中國的全球治理觀不是要另起爐灶或推倒重來,而是要對其中不合理、不適應的部分進行調整、完善和創新,使之更能反映當今的國際經濟現實,使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使其少犯錯誤,增強自身糾錯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服務於全球的穩定和發展。”財政部國際財經中心主任周強武強調。

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共産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産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這彰顯了中國共産黨人的歷史自覺、國際視野和世界情懷。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看來,“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中國共産黨這種自覺和擔當的體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涵,就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加強經濟政策協調和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協同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周強武分析説,要想實現強勁、平衡、可持續和包容性的增長,全球經濟治理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全球治理改革向前推進了,全球治理體系更加普惠公平了,全球經濟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當今世界充滿挑戰,前面的道路不會平坦。面對“貿易不平衡”和“經濟增長後勁不足”的質疑,王輝耀建議,中國要學會從傳統的“發展洼地”中挖掘資源,從彌補自身的發展短板來開發潛能。比如,通過積累和創新掌握産業制高點,為下一輪發展積累動力和勢能,做足中國的準備,這樣就能在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吸引更多支援,團結更大力量,把“中國繁榮”與“世界進步”更加深刻地聯繫在一起。

(本報北京11月16日電 本報記者 張勝)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