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改革 服務實體經濟

發佈時間: 2017-10-24 10:31:32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何川 等 | 責任編輯: 殷曉霞

關鍵詞: 金融改革,實體經濟,

原標題:金融界人士熱議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化金融改革 服務實體經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當前,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産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因素。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消費升級是持續發展的動力

本報記者 何 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立足新時代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重大判斷。這一判斷為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我國改革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政策發展和制度變革空間。”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認為,報告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指明瞭未來經濟工作的方向。

宗良説,解決主要矛盾的關鍵是實現消費轉型升級和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因此未來的一大趨勢是消費升級,即從傳統的消費品向服務消費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將出現在消費升級領域,這也是中國經濟未來持續平穩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源泉。

“要解決不平衡不充分這個問題,必須要依靠高品質的發展。”宗良認為,“不平衡”“不充分”既體現在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貧富差距、收入差距上,也體現在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上。因此,只有從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法治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多個方面著手,才能建立人人幸福安康、社會安全和諧、國家繁榮富強的公平正義社會,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目標。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提高供給品質是主攻方向

本報記者 彭 江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未來發展作出了整體部署。”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説,具體到經濟工作中,有6方面的重點部署。

第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將加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列為十九大報告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提高供給體系品質是未來5年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攻方向。

第二,經濟增長重心向中西部轉移和鄉村經濟發展趨向活躍。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解決區域發展不平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濟工作重點。

第三,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迎來新機遇。我國已有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核心城市群,將在此基礎上帶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正是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重要部署,將來會在雄安新區的試點經驗上向全國推廣。

第四,創新型國家建設力度將加大。未來將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為建設科技強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第五,經濟改革將從多方面深入推進。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

第六,全面開放新格局開創新的對外發展空間。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本報記者 錢箐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認為,從經濟基礎的角度看這個矛盾,“不平衡不充分”主要體現在經濟的産業結構、需求結構、增長動力以及區域和城鄉的差異上。

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産業結構上表現為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於製造業的不平衡不充分;從需求結構看,表現為消費相對於投資的不平衡不充分;從增長動能上看,突出表現為相對於資本、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投入,作為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創新的關鍵作用發揮得不平衡不充分。

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表現在區域和城鄉的差異上。從城鄉格局看,相對於城市,鄉村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殷劍峰説,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需要著力解決當前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殷劍峰表示,金融業應該主動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出金融解決方案,從以往注重傳統行業轉向為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服務,從以往主要為生産者服務轉向更多地為消費者服務,從以往集中于東部、集中于大城市更多地向中西部和鄉村延伸,從以往動員儲蓄、推動大規模投資的粗放式金融發展模式轉向利用金融科技、高效配置金融資源的集約型金融發展模式。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打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本報記者 溫濟聰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看來,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經濟領域的闡述判斷準確、務實透徹。

諸建芳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是目前主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主線。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經濟體制改革要以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

“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一個癥結在於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窄。”諸建芳説,很多中小企業由於規模小、信用難估量,無法拿到銀行信貸,但直接融資可以為中小創新型企業提供相對穩定的資金保證,緩解企業融資瓶頸。“我國直接融資佔比長期過低,與當初選擇的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有關。”諸建芳認為,發展股權融資要提高投資者專業性,有效引導投資者開展價值投資,從而平穩發展股票市場。同時,應不斷規範發展場外股權市場,通過場外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加大支援實體經濟力度

本報記者 彭 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居主導地位,應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積極主動適應利率市場化和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挑戰,加快改革創新和差異化、特色化戰略轉型,支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溫彬表示,為了滿足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産業升級的客觀要求,銀行應從消費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4個方面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

隨著金融創新加快和金融混業經營加速,金融機構、市場、産品之間容易發生風險的交叉傳染,造成系統性風險。我國金融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制,相應監管部門負責金融機構的微觀審慎管理,人民銀行在負責貨幣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同時,還要承擔宏觀審慎管理的職責,以確保宏觀經濟金融穩定運作。

“隨著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不斷健全和完善,不僅有利於貨幣政策宏觀調控作用的發揮,而且有助於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溫彬説。

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向更加平衡的分配轉變

本報記者 祝惠春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新時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標令人耳目一新。”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説,諸多“新”提法意味著更上一層樓的挑戰,亦凸顯了對過去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認可與制度自信。報告勾畫了未來5年的施政綱領和未來發展藍圖,對中國經濟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沈建光認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最引人關注。他認為,未來經濟政策方面會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問題、環境問題等,這些是從量到質的巨變,也是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要求。收入分配是不平衡産生的原因之一,未來將更加注重鼓勵勤勞守法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調節收入差距過大造成的矛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沈建光認為,這釋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積極信號,中國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經濟全球化“引領者”。這種大國擔當,也將大幅提升中國對世界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性和話語權。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