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炒匯平臺洋裝下的陷阱

發佈時間: 2017-10-19 13:50:27 | 來源: 北京商報 | 作者: 崔啟斌 | 責任編輯: 殷曉霞

關鍵詞: 炒匯平臺,洋裝,陷阱

承諾“高額收益”、“持續高額分紅”,令境內眾多網際網路外匯交易平臺近年來發展得風生水起。但外匯交易真如宣傳中的那般美好嗎?國家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日前發佈的《關於近期“網際網路外匯理財”平臺的巡查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指出,部分網際網路外匯理財平臺存在業務牌照涉嫌造假,涉嫌利用“傳銷模式”發展客戶等問題,風險較為突出。值得引起投資者關注。

巡查公告揭炒匯平颱風險

今年以來,已有多起網際網路外匯理財平臺崩盤跑路、突然關閉或被定性為傳銷詐騙等風險的事件發生,這些都僅是當下網際網路炒匯平臺亂象的縮影。10月13日,國家網際網路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佈《公告》表示,經近期巡查發現,我國存在大量面向境內用戶的網際網路外匯理財平臺,這類平臺分為兩類:一是外匯交易平臺,二是以“外匯交易”為旗號進行融資分紅的平臺,“部分網際網路外匯理財平颱風險較為突出”,《公告》指出。

有法律界人士也指出,在平臺跑路或被定性為詐騙集團後,遭遇資金損失的投資者數量在數萬乃至數十萬人,影響極大,很可能變成不穩定因素。

通過對巡查中案例的分析,《公告》列出四類較為常見的網際網路外匯理財平颱風險,包括業務牌照涉嫌造假、承諾“高額收益”、涉嫌利用“傳銷模式”發展客戶以及打著“外匯交易”旗號“持續高額分紅”。

四類風險需警惕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網際網路炒匯平臺貓膩多,但有些手段其實都是“套路”,投資者可以予以提防。《公告》進一步對四類風險進行了分析。

第一類是業務牌照涉嫌造假。部分外匯理財平臺為了吸引投資者往往聲稱自己受權威機構監管,或宣稱擁有授權。近期,就有一家公司聲稱“獲得英國FCA認可並受其全面監管的金融機構”,並附上了FCA代碼,但經查詢發現,代碼對應的網站與該公司並不一致,而且存在類似問題的公司不是僅有一家。

第二類是承諾“高額收益”,交易過程不透明。部分外匯理財平臺對外宣稱“資金安全,只賺不賠”,甚至有平臺業務人員線上下宣傳時承諾高額回報。這些平臺不僅違反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更是在交易過程中“暗箱”操作、蠶食客戶資金。

第三類是涉嫌利用“傳銷模式”發展客戶。部分外匯平臺以“互助理財”的名義發展下線,按層級返利的方式不斷吸引新投資者加入,這種模式涉嫌傳銷。“投資者每個月可獲得最低比例收益和三次分紅,同時投資者可以通過發展線下獲得提成,一般可以獲得10層下線一定比例的分紅。”一家網際網路外匯理財平臺表示,自己是百年曆史的英國金融公司,受FCA監管,保證客戶本金安全。但後經核查發現,該公司並不在FCA的監管範圍,且該平臺已無法正常提現。

第四類是打著“外匯交易”旗號“持續高額分紅”。部分平臺以“外匯交易”為旗號融資,進行“持續高額分紅”。這類模式成立的前提是建立在“外匯交易”盈利始終大於“分紅”的基礎上,但由於盈利的不確定性,這類平臺很可能演化成“龐氏騙局”。北京商報記者在一家外匯交易平臺上看到,根據客戶賬戶資金,該平臺可以提供最高為1:400的桿杠,並且能提供如此之高杠桿的平臺也不止一家。

防範意識需提高

對於穿“洋裝”的網際網路外匯理財平臺,《公告》提示,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外匯交易監管機構有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美國期貨業協會(NFA)、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除此之外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會頒發相關牌照,但監管效力較低。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一家公司及其總部的銀行賬戶註冊在銀行監管、稅收制度都很寬鬆的國家,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這些公司很容易在運營市場收兵走人從此消失。另外,傳銷詐騙有個特點,就是項目之初會給投資人一點回報或者“甜頭”,説服他們投入更多,這也是需要警惕的。

此外,産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李虹含指出,外匯匯率的變化本身就存在風險,而且許多網際網路理財平臺都是有加杠桿的,其中的風險需要投資者自己來承擔。另外也要注意,一些牌照並不明晰的網際網路外匯理財平臺存在攜款跑路的現象,還有賬戶的安全都需要警惕。

“投資者要加強自身的保護意識。”李虹含建議,不要輕易購買網際網路外匯理財的産品,如果要買的話,在保證平臺安全性的前提下,儘量不要加杠桿,在購買的同時也要注意賬戶的保護。另外,對於理財産品的投資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一定在合法的情況下進行外匯的管理及投資。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