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縣:以“人民的名義”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發佈時間: 2017-10-19 10:52:1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新紅 | 責任編輯: 王東海

關鍵詞: 西華縣,人民的名義,城市管理水準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為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準,西華縣緊緊圍繞建設“四個西華”目標,以“人民”為中心,以“換裝”為契機,以“創城”為抓手,以“機制”為重點,演繹“新”字合奏曲,以人民的名義代人民管理城市,塑造了城市新風貌。

一、把“人民呼聲”作為第一信號,以人民為中心,賦予城市管理新理念。理念一變天地寬,人民不僅是城市的主體,更是城市的主人,西華縣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將城市管理權交於人民,著力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利,賦予城市管理工作新理念。

一是問需於民,開展民意調查“把脈問診”。為了深入了解城市管理工作中市民最關注、最急需、最期盼解決的焦點難點問題,高效解決城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性、細節性問題,西華縣城管部門採取微信平臺、走訪入戶徵求意見、電話熱線等調查方式,開展了為期20天的民意調查工作,向社會各界、城區居民和商戶徵求城市管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參與調查的群眾共21682人,其中,微信平臺參與6973人,走訪入戶參與14283人,熱線電話參與426人。

二是問計於民,召開資訊研判會“搜尋病因”。研判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針對調查出的問題,城管部門主動邀請市民為城市工作出謀劃策,並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召開民意調查結果資訊研判會,通過我們“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幹”三個方面精準把脈,找準病因,對症下藥。一是轉變工作思路,推進城市管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思考城市管理管什麼?城市誰來管?城市怎麼管?廣泛徵求市民的意見,引導市民積極參與到城市管理工作中來,營造共建共用的氛圍;二是對下階段調查工作要持續指導,對調查出的問題要跟蹤問效、督促整改;三是解決好市民提出的問題,通過對提出問題的逐步整改,提升城市管理層次和廣大市民對城市管理工作的滿意度。

三是問效於民,發出限期整改通告“開具良方”。西華縣堅持城市管理成效要由市民進行評判的原則,于9月1日起,城管部門負責人率先垂范,親臨一線,帶領全體執法人員進商店、進商場等沿街商戶逐戶發出限期整改通告,針對前期民意調查中群眾最關注、最急需、最期盼解決的焦點問題對群眾進行反饋,對商戶耐心講解民意調查結果、整改內容,整改時限,並詳細介紹了第一批臨時便民疏導點的情況,切實問效於民,開具了一劑標本兼治的城市管理良方。

二、把“人民需求”作為第一導向,以換裝為契機,樹立城管工作新形象。打鐵還需自身硬,西華縣城管部門按照上級要求,對全局執法人員進行了統一換裝,對全局工作人員進行了全面培訓。一是理論知識培訓提素養。8月18日-20日,邀請揚州大學教授對城管隊員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法律、法規、文明執法等城市管理業務知識培訓,使城管隊員對城市管理執法、公正文明執法的內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使城管隊員的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二是開展警示教育明底線。城管部門班子成員對執法人員進行了法律法規培訓,並邀請禮儀老師、監獄教官對城管執法人員進行了執法禮儀、廉政警示教育等相關知識培訓,充分發揮反面教材警示教育作用,進一步增強執法人員廉潔自律意識,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三是開展體能訓練強體魄。組織全體執法人員進行了為期 5天的“強健體魄、為民服務”主題集訓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執法人員的身體素質,打造出了一支政治堅定、紀律嚴明、作風優良、勤政廉潔、高效務實的城市管理執法隊伍,把“打鐵的人”淬火成鋼,錘鍊成“鐵打的人”,展現了城管工作新風貌,樹立了城管隊伍新形象。

三、把“人民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以創城為抓手,開創城市管理新局面。市民口碑是城市最好的豐碑,西華縣城管部門把市民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工作的最終標準,以“四城聯創”暨“兩違”治理為抓手,按照縣“四城聯創”工作要求,結合民意調查結果,打出“拆、清、造”組合拳,針對焦點、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城市綜合整治行動。

一是在“拆”字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治“亂”。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西華縣城管部門從民意調查入手,針對群眾提出頻率較高的私搭亂建房外房、房外棚等影響城市市容市貌的亂象,于9月12日,西華縣城管部門按照“綠化、亮化、凈化、暢化、文化”的工作標準,執法人員手舉民意調查結果公示牌,以人民的名義代人民管理城市,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利。廣大商戶和群眾在人民的權利和利益面前,選擇了人民權利至上,在自己提出的市容市貌問題面前,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給城市形象帶來的影響和危害,在“兩違” 集中整治專項行動中,沒有出現阻擾和“釘子戶”現象,廣大商戶紛紛響應,積極配合,爭先做好拆除準備,形成了自主拆違的自覺行動,實現了和諧、無震動拆除,使“兩違”治理問題迎刃而解、順利推進。截至目前,已拆除違章建築13萬多平方米;清理拆除垃圾和小巷陳年垃圾420余車次、3萬餘方;清理雜物6萬餘方,拆除了佔據多年的展輝路西側的違章建築,清除了佔道20餘年的長平路西段夜市,整理出長平路西頭、展輝路西側等土地100余畝,為群眾打造了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二是在“造”字上做文章,不遺餘力治“差”。一是實施亮化工程,升級改造公廁。針對民意調查中公廁服務品質有待提高問題,以“三化”為標準,即凈化、亮化、文化,一廁一主題,對公廁進行全面亮化、除臭,提升公廁的服務品質,打造出了特色、亮麗的公廁新形象。二是優化教育環境,打造“綠色通道”。學校周邊環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為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西華縣城管部門對學校周邊的佔道經營、小商小販、堆放雜物進行清除清理,清理衛生死角62處,取締流動攤販328個,規範非機動車停放點12個,整理出西門小學門前停車場4畝多,讓學校周邊“臟、亂、差、堵”成為歷史,讓“潔、凈、美、暢”成為常態,打造了“綠色通道”,美化了校園周邊環境,同時消除了食品安全隱患,保障了師生出行和學生身心健康,為師生和家長營造了乾淨整潔、文明有序的校園周邊環境。三是精心謀劃,打造文明社區。文明是一個城市最美的名片,為打造文明城市、文明社區,該縣參照《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管理辦法》擬定了《西華縣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辦法》、《西華縣開展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對小街小巷進行清理後,按照“一街一巷一景”的標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廉政文化、法制文化等文化元素,完善物業管理,延續歷史文脈,建設文明社區,提升城市魅力。四是科學規劃,打造生態西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針對拆違空地,西華縣城管部門按照“見縫插綠、拆違還綠、綠不斷線”和“一路一景一特色”的工作要求和標準進行科學規劃,謀劃城市綠色“成長坐標”,建設生態綠地和街心遊園,著力以綠蔭城,為人民群眾打造更多的生態休閒娛樂空間,提高群眾生活品味,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靚麗新名片,著力建設生態宜居新西華。

三是在“清”字上做文章,不漏死角治“臟”。一是清淤,防汛排澇。針對前期汛期中發現的嚴重積水問題,該縣組織56名工作人員頂烈日、冒酷暑對縣城區明溝暗渠、污水井、雨水收集井等排水設施進行清淤疏通。疏通明溝暗渠等排水管網4100余米,檢查污水井、雨水收集井1600余座,清理疏通整改500余座,有效避免了汛期城市內澇問題。二是清障,道路暢通。針對群眾反映強烈、對出行帶來一定安全隱患的“僵屍車”以及沿街店面隨意設置人行道道牙石坡等路障等進行集中整治。共組織拖移“僵屍車”31輛,通知車主主動處理18輛,清理人行道道牙石坡1300余處。騰出了部分被長期佔用的機動車臨時停車位,有效的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出行環境。三是清理,乾淨整潔。對於拆違造成的建築垃圾和裝修建材,採取“前拆後清”的舉措立即進行清理。同時,對小街小巷堆放陳年垃圾、亂佔亂用等理行徹底清理,清理拆除垃圾和小巷陳年垃圾420余車次、3萬餘方;使街道更加通暢,達到了一眼凈的良好效果,進一步優化了居民生活環境,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社會各界和群眾紛紛自發組織慰問在一線工作的環衛工人和執法人員,給他們送去了“兩違治理順民心 街道乾淨民稱讚”等標語的錦旗和慰問品,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城管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居民李長山説:“經過城管局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使街道乾淨了,道路通暢了,市場規範了,環境優美了,生活更美好了”。

四、把“人民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機制為重點,提升城市管理新水準。城市管理工作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該縣著力以黨建引領、標本兼治,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新水準。

一是黨建引領,形成共同管理新格局。黨建是一切工作的基礎,牢固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按照條塊結合、優勢互補原則整合黨建資源,把城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聯動起來,充分發揮城區25個居委會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積極推進城市管理職能下沉到居委會,派駐城管執法力量到居委會,達到城管職能與基層黨組織的有機結合,在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帶動城管工作人員和轄區居民共同參與城市管理工作,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管、人人共用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二是標本兼治,建立長效管理新機制。針對我縣市場管理比較混亂,佔道經營、馬路市場現象等群眾意見較大的問題,按照“堵疏結合、以疏為主”的原則,在縣城區根據區域合理設置便民疏導點,制定了《便民疏導點規範》,規範市場管理,引導商戶集中經營,搭建商戶、居民便民橋梁,從根本上解決佔道經營、馬路市場現象,讓馬路市場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三是共建共用,健全城市管理新制度。商戶是城市管理的“主角”,為調動商戶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成立了以城管為主導,居委會、派出所、交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組成的“街區商戶自治監管委員會”,聯合監管城市管理工作;同時,成立由商戶、群眾代表組成的“街區商戶自治委員會”,讓商戶、群眾參與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努力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濃厚氛圍,實現城市共建共管共用,健全城市管理新制度,提升城市管理新水準。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