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提要:瘦勁遲澀,剛柔相濟;奔放縱逸,騰躍跌宕;鮮妍滋潤,血肉分明;疏密交錯,渾然天成。手卷超長特精,先後 6次著錄,是林散之草書作品中極精之代表作。
草聖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號三癡,別號散耳、江上老人。“詩書畫三絕”,尤其草書,飲譽世界,被稱為“草聖”。林散之祖籍安徽和縣,生於南京江浦。曾任江浦縣副縣長、南京市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林散之3歲學書,32歲師從黃賓虹,37歲隻身萬里行。書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入唐,宋元明清。無論碑帖,無論何派,各取其長,隸真行草,功力深厚。60歲開始專攻草書。草書以王羲之為宗,以釋懷素為體,以王覺斯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為賓。林散之將繪畫中的墨法運用於書法,開創了草書藝術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瘦勁飄逸”的“林體”反映了近300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書法大家高二適見到林散之的字,拍案驚呼:“這才叫字!”中國書協主席啟功看到林散之的草書,脫帽三鞠躬。書法大師郭沫若説:“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日本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稱讚:“草聖遺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誼詩》、《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自作詩 論書一首》等。《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手卷《李白草書歌行》 32×225㎝
林散之草書手卷《李白草書歌行》,縱 32公分,橫 225公分,落款散之。印有“林散之印”(朱文)、“長壽”(朱文)。水墨紙本,半透明狀的皮紙,長鋒羊毫筆,宿墨。品相中等。正文具體內容是: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
棧麻素絹排數箱,宣州石硯墨色光。
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
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鬥。
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湖南七郡凡幾家,家家屏障書題遍。
王逸少、張伯英,古來幾許浪得名。
張顛老死不足數,我師此義不師古。
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要公孫大娘渾脫舞。
詩仙李白詩中讚美的懷素,姓錢,字藏真,長沙人。737年生,幼年出家,修禪之暇,學習寫字。懷素買不起紙,便傚法古人,種了一萬多棵芭蕉,以葉代紙。他又做了一個木盤、一方板,用來練字。寫了擦,擦了再寫,以至把盤板寫穿,終於成為草聖。懷素的草書秀穎超群,跌宕起伏,精妙絕倫,獨樹一幟,僅宋朝禦府所收藏的懷素草書就多達 101件,可是流傳至今卻只有幾件,如《自敘帖》、《藏真帖》、《千字文帖》。古往今來讚頌懷素草書的詩歌數不勝數,只有李白的這首《草書歌行》影響最大。林散之先生對李白、懷素十分崇拜,1973年1月創作草書長卷《李白草書歌行》,作品先後著錄在《林散之書法選集》、《林散之與〈自敘帖〉》、《中國書法》雜誌2002年第6期、《中國書法家全集林散之》、《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和《華人時刊》雜誌2013年第12期。欣賞如此佳作,主要應把握三個方面。
瘦勁遲澀的線條
林散之草書藝術形式美,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線條美。手卷《李白草書歌行》中的線條,筆勢雄強,瘦勁纖細,剛柔相濟,點線遲澀,既有碑學提倡的厚實、凝重,又有帖學推崇的流暢、秀潤,是碑帖結合的絕色尤物。如“滿”、“盡”等字的筆畫,看似柔軟,其實柔中有剛。“號”、“來”中的最後一豎,形同玉柱,極具力量。“飛”、“高”、“風”、“停”中的線條既圓又細,又有張力,更有飛動之感。手卷中有“錐畫沙”的線條,還有“折釵股”的線條,特別是“屋漏痕”的線條,圓潤、渾厚、凝重、寬大、沉著,恰如華山絕壁上倒挂的萬丈枯藤,遒練勁健,沉鬱頓挫,倔強拗折,勃勃生機;又像廬山懸崖間涌出的一線飛瀑,噴瀉而下,若斷若連,隨風飄曳,朦朦朧朧。這與所書的皮紙有很大的關係,據安徽馮仲華先生介紹,此紙是安慶的土報紙,呈半透明狀,可用來包樟腦丸。這種紙一般書法家無法寫字,但林老藝高膽大,不僅能寫,而且能寫出逸品之作。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手卷《李白草書歌行》(局部)
鮮妍滋潤的墨色
林散之先生把繪畫中的墨法引入書法,極大地豐富了書法創作的手法和內容,開闢了前無古人的新天地。以前,草書墨色相對單一,大多追求墨色光亮,以黑為尚,一黑到底。董其昌用淡墨書寫,也是單純一色。林散之運用破墨法,先將筆蘸滿濃墨,再用筆尖在水盂中蘸些清水,然後書寫,使線條中的墨色出現氣象萬千的變化,一筆之中,濃淡鮮明,通篇之內,五色紛呈,與李白詩中的節奏、情景相互映襯。手卷第 12行中的“醉”,水墨交融,血肉分明。“向壁”、“時”也是這種效果,尤其是“時”的偏旁,鮮妍滋潤,一派氤氳。草書手卷中的渴筆用得較多。“稱”、“花”、“如”,這些字都是渴筆所為,特別是“步”、“山”、“何”、“舞”的最後一筆,渴筆的運用十分大膽、潑辣,有些地方甚至用了側鋒,出現了如山水畫中皴擦肌理一樣的效果,尤其是“何”,皴擦之間很少有墨,看似枯,實則潤。枯潤交叉,斷連相應。林散之的女婿、林散之研究專家李秋水先生説:“好得不得了。”
疏密交錯的章法
積畫成字,積字成行,積行成幅。章法是草書技法的三大要素之一,主要研究作品分行布白和謀篇佈局的規律。古人曾有“十年學寫字,十年學章法”的説法,可見章法對於草書作品之重要。這幅超長的草書手卷正文一共 184個字,縱而有行,橫而無列,牽絲相連,血脈不斷,大小參差,渾為一體,其章法是疏密交錯。草書手卷的前一部分,從第 1行到第 9行相對來説比較密。中間一部分,從第 10行到第 21行比較疏。後一部分,從第 22行到 第25行是特別密。第 26行到最後是有密有疏,最後一部分的尾部三行是特別疏。單個字的章法也是如此,例如“州”、“師”、“何”、“神”是大疏,尤其是“神”,一個字佔了半行還多,真是“疏可走馬”。“數千”、“飛雪”、“茫茫”是大密,尤其是“數千”,小得微妙,真是“密不透風”。“向壁”、“停”字大,“不”、“手”字小,“向壁不停手”疏密交錯,不可分割。
——原載《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一書
相關連結:
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鑒賞家 王罡
王 罡,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鑒賞家。江蘇揚州人,1957年出生,大學本科,哲學學士,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曾任南京軍區政治部東海民兵雜誌社總編輯,大校軍銜。被評為第四屆“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並授予稱號,“世界華人傑出收藏家”,授予國防服役金質紀念章,受到兩代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和胡錦濤的接見併合影,著名雕塑家尹悟銘為王罡雕塑半身銅像。
王罡先後發表各類研究林散之的文章100多篇,編著《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食硯齋珍藏林散之書畫精品集》,專著《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面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華人時刊》雜誌連載《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一書,歷時4年。《中國網》、《中國書法網》、《雅昌藝術網》、《鳳凰網》等多家官網開闢專欄轉載、選登《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2014年11月,王罡出席第四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2015年4月,王罡參加拍攝中央電視臺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林散之》。2016年12月,王罡參加簽署中國收藏《上海宣言》。
王罡研究林散之草書的主要觀點
●中國二十世紀草書第一人。
●世界著名書法家林散之。
●林散之的草書被稱為“林體”。“林體”的特點是瘦勁飄逸。“林體”基本特徵主要有四個方面: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
●林散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作品以剛為主,以柔為輔。堅挺瘦勁,開闔有致。七十年代的作品是剛柔相濟,動靜相宜。以倚為正,字字相連。八十年代的作品,以柔為主,以剛為輔。亦行亦草,墨色淋漓。
●林散之草書創作的高峰期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七十年代的草書代表作代表整個林散之草書的最高水準。八十年代末的草書代表作代表林散之八十年代的最高水準。
●高度決定視野。有的人站在江蘇這個小山上,評價林散之的草書;有的人站在中國這個大山上,評價林散之的草書;我們要站在世界藝術的最高峰,評價林散之的草書。林散之的草書是中華民族的,也是世界人類的。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中日友誼詩》、《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自作詩 論書一首》、《李白草書歌行》,與同時代的畢加索代表作《拿煙斗的男孩》、《鬥牛士》、《科學與慈善》、《人生》一樣,只不過是風格不一,都是世界人類頂級文化藝術中的瑰寶。
●林散之的草書和非草書的價格一定會拉開。
●林散之的一般作品是正常升值,大部分精品是漲幅較大,少數極品是壟斷價格。
●林散之的草書值得永久收藏。早收早受益,遲收遲受益,不收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