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控股:建設"一帶一路"物流骨幹網路

發佈時間: 2017-05-23 09:12:29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作者: 郭宇靖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關鍵詞: 順豐,物流節點,物流需求,一帶一路,物流企業

在順豐公司國際業務部工作的馬克·西蒙是位俄羅斯小夥子,主要負責通往俄羅斯、烏克蘭等東北歐跨境物流産品的規劃和設計。來中國前他怎麼也沒想到,中國的快遞公司能夠為東北歐地區的物流注入活力,而中國快遞的速度、高性價比和高水準服務,也被成功複製到了俄羅斯……

日前,順豐控股副董事長林哲瑩首次接受記者採訪,詳解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順豐的國際佈局和中國物流行業在海外的新機遇。

一條隱形的物流“動脈”正在形成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跨境物流需求的增長,順豐的國際業務近幾年來發展迅猛。

林哲瑩用“遠交近攻”和“輕重結合”來形容順豐的海外佈局模式,即在東南亞等周邊地區或華人文化基礎比較廣泛的地區,主要採取直營為主,收派員、網點都是順豐自己的機構和員工;遠一些的地區,如歐美則採取合作的方式,通過一些代理機構,採取市場交換的“輕資産模式”。

此外,順豐在美國特拉華、日本東京、南韓仁川等地已設有海外倉,主要用於B2C業務,在愛沙尼亞和波蘭分別設有東歐倉和中歐倉,負責歐亞片區海外倉儲派送業務。

在順豐國際業務部工作的俄羅斯人馬克·西蒙體會很深。他舉例説,以往中俄之間的快遞往來要三四十天,還無法在每個城市收件。目前,通過順豐已能實現7天寄到,1個小時就能到府收件。

當一件件裹著中國快遞公司包裝的快件被高效送到歐洲多個國家,中國服務的品牌也在當地樹立起來。在馬克·西蒙看來,中國産品和服務已經從“價低質次”逐步變成“質優價廉”,服務水準更是超過大多數歐洲國家的期待。

在“一帶一路”中爭當主力軍

“一帶一路”倡議給海外物流快遞業務的發展也帶來了多重機遇,這既包括海外項目建設本身所需的潛在物流服務,也有加快海外倉儲設施建設的需求。

林哲瑩認為,像順豐這樣的物流企業,應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充當主力軍。“一帶一路”要有骨幹級的物流網路,不是由一家企業主導,而是由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力量共同組成的國家級物流骨幹網路,更好地做到互聯互通。

當前,一些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讓不少“走出去”的企業感到擔憂。林哲瑩認為,雖然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在增加,但中國適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貿易的復蘇與增長重新注入了活力。“一帶一路”是雙向共贏的,因此也為中國物流企業走向國際化,為客戶提供進出口綜合物流服務提供了機遇。

林哲瑩透露,“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效應在順豐的業務中已有明顯體現。例如,在歐洲設立海外倉時,中歐班列沿線的倉儲設施如果按照傳統的航空物流設施來算,土地的價格就非常貴,但按照“一帶一路”佈局的鐵路基礎設施來算,同樣的倉儲設施會便宜很多。

物流企業期盼“走出去”

順豐方面透露,正在國內積極建設國際物流核心樞紐,以便更好地滿足“一帶一路”發展的需要。

林哲瑩説,順豐在國內主要採取重資産發展模式,購置大量貨運飛機、物流車輛以及建設物流樞紐,但“走出去”時則會根據海外市場的經濟、文化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綜合考慮。未來,在一些海外關鍵物流節點上,順豐可能會採取與國有企業共同開發當地的資源的方式,如在園區、港口、機場建設中與國內有效整合。“我們已經在關注這樣的機會,也在篩選合作夥伴。”

除了海外基建物流服務,跨境電商也已成為推動我國快遞企業國際化的重要動力。林哲瑩説,網際網路時代,國際貿易發生了深刻變化,使得跨境電商市場高速增長。隨著雙向需求的增加,出口的3C産品和進口的母嬰、保健品,都會成為順豐未來的增長點。

海外業務拓展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對中國物流企業而言,文化差異、各國不同的貿易和海關政策以及海外人才稀缺等問題經常困擾企業。

在出口方面,海關及檢驗檢疫的支援對於提升服務水準、時效等關鍵競爭能力非常重要。目前,國外一些大型的跨國快遞企業在中國獲得了獨立轉運中心並實現24小時通關,國內的一些快遞公司也期待可以獲得類似的支援。

而在基礎設施層面,快遞企業期待跨境快遞與冷運也能進入“中歐班列”。業內人士認為,鐵路運輸的時效與運力優勢對於跨境快遞物流業務有很重要的價值,但目前還沒有快遞能進入“中歐班列”。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