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一帶一路”時代:共建“五路”,共用“五利”

發佈時間: 2017-05-15 09:44:35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楊多貴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一帶一路,五路,五利,高峰論壇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習近平主席指出: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援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當前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應對人類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嚴峻挑戰,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共用“和平紅利”;要將“一帶一路”建成繁榮之路,共用“發展紅利”;要將“一帶一路”建成開放之路,共用“全球化紅利”;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共用“創新紅利”;要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共用“和諧紅利”。

建成“和平之路”,共用“和平紅利”

“一帶一路”承載了人類和平的美好夢想,寄予了全世界和平共存的崇高意義,構成了當今世界和平的“新紐帶”。“一帶一路”跨越不同文明類型、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發展模式、不同地域特色、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和地區,穿越當今世界公認的“文明衝突帶”、“發展貧困帶”、“地緣破碎帶”、“政治動蕩帶”,把這些國家和地區“串聯起來”、“對接起來”、“合作起來”,有效增強了相互依存因素、和平共存因素,幫助消除不安全因素、不和諧因素和動蕩因素,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創造、共同分享更多地“和平紅利”。習近平主席強調指出:“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和平安寧的環境。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各國應該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要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營造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要著力化解熱點,堅持政治解決;要著力斡旋調解,堅持公道正義;要著力推進反恐,標本兼治,消除貧困落後和社會不公。

建成“繁榮之路”,共用“發展紅利”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一直處於世界前列,是全世界最大、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是最被看好的投資目的地以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年均30%以上。預計未來5年,中國進口總額將達到8萬億美元,利用外資總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産品、更寶貴的合作契機。目前,中國是全球唯一有實力、有能力、有意願引領全球新工業革命的國家,以“一帶一路”作為杠桿,驅動全球幾十億人口規模的新工業革命,這是人類發展史上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變。通過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聯結陸上公路、鐵路道路網路和海上港口網路,建設六大經濟走廊等行動,促進了沿線國家的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四化同步”發展,為世界經濟加快復蘇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釋放新紅利。

建成“開放之路”,共用“全球化紅利”

古今中外的歷史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一帶一路”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2016年11月17日,“一帶一路”倡議首次寫入第七十一屆聯合國大會決議,把“一帶一路”倡議上升為全球發展共識和戰略行動。今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344號決議,首次載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呼籲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打造21世紀世界攜手前進的“金光大道”。“一帶一路”倡議由中國提出,紅利由各國共用。“一帶一路”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國際合作倡議,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讓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和“快車”,助推沿線國家和地區通過“五通”,尋求優勢互補,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各國共同創造有利於開放發展的環境,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促進生産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各國共同謀劃“一帶一路”建設的未來,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用合作成果,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問題尋找方案,為實現聯動式發展注入新能量,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造福各國人民,共同分享全球化紅利。

建成“創新之路”,共用“創新紅利”

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傳統生産要素所産生的“發展紅利”逐步消減的現狀之下,如何獲取更多的“創新紅利”已成為全球國民財富可持續增長的不竭之源。21世紀技術創新比過去作用更加凸顯,成為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引擎。特別是當今技術創新進入了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時代,資訊技術成為統領土地、資本、勞動力等其他生産要素的“第一要素”,經濟發展動力進入了以顛覆性技術創新為主導的新的歷史階段。“技術創新紅利”更多更主要體現于由顛覆性技術創新産生的“紅利”,這個“紅利”的作用將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要向創新要動力,要向創新要紅利。“一帶一路”建設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奈米技術、量子電腦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要促進科技同産業、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要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各國青年打造創業空間、創業工廠,成就未來一代的青春夢想。中國願同各國加強創新合作,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4項行動,共建“智力絲路”,共同挖掘、共同分享創新紅利。

建成“文明之路”,共用“和諧紅利”

古老的絲綢之路綿延萬里、延續千年,凝聚形成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古老的絲綢之路架起了一座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多種文明的絢麗花朵在互學互鑒中競相綻放,把絲綢之路廣袤的大地,連成了一個文明互動的共同體。今天,當人類的發展又站在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更多地體現了對人類命運和文明復興的深刻思考,呼喚多元文明復興,實現多元文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一帶一路”跨越不同文明類型、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發展模式、不同地域特色、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和地區,穿越當今世界公認的文明衝突帶、發展貧困帶、地緣破碎帶、政治動蕩帶,把這些國家和地區“串聯起來”、“對接起來”、“合作起來”。通過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搭建更多合作平臺,開闢更多合作渠道,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旅遊産品和遺産保護等行動,攜手打造“絲綢之路文明圈”,使“一帶一路”成為催生文明復興的宣言書、宣傳隊和播種機,為古老文明復興繁榮,提供充足的“平等、和諧、包容”養份,實現多元文明和諧共處,共生共榮,釋放“和諧紅利”。(作者:楊多貴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