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中企近年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超600億美元

發佈時間: 2017-05-12 16:43:50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袁放

關鍵詞: 國家發展改革,中方,發改委,中企,一帶一路

發改委:中企近年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超600億美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宗超/攝

中國網財經5月12日訊國新辦今日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産能合作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介紹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産能合作有關情況。

寧吉喆表示,國際産能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途徑和重大舉措。國際産能合作旨在發揮中方在裝備、技術、資金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和其他方面的比較優勢,對接中國和沿線國家供給能力和發展需求,共同發展實體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寧吉喆指出,近年來,中方以“一帶一路”倡議為統領,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堅持企業主體、綠色有序、開放平衡、互利共贏的原則,同沿線國家一道推動産能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概括起來,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合作機制廣泛建立。在雙邊層面,中方同哈薩克、馬來西亞等30多個沿線及其他國家簽署了産能合作有關文件,把産能合作納入機制化軌道,和有關國家對接規劃和項目,共同為企業間合作穿針引線、鋪路架橋。在多邊層面,中方積極參與和引領區域、次區域合作,推動發表《中國—東盟産能合作聯合聲明》、《瀾湄國家産能合作聯合聲明》等重要文件,和有關國家共同謀劃産能合作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加快形成開放包容、多方共贏的合作格局。

二是重大項目批量落地。中國高鐵、核電“走出去”的第一單都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印尼雅萬高鐵已簽署商務合同並有望全面開工,巴基斯坦卡拉奇2號核電機組項目順利開工。一批沿線國家亟需、採用中國裝備和技術的鋼鐵、有色、建材等領域重大項目穩步實施。2013至2016年,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合作建立初具規模的合作區56家,入區企業超過1000家,總産值超過500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超過1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8萬個。僅今年一季度,中國企業就在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近千份,完成營業額144億美元,同比增長4.7%,佔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總額的近一半。沿線國家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成為中國基建、裝備、技術、服務和品牌的重要市場。中國企業也為沿線國家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生産能力、加快産業發展、擴大就業機會、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三是支撐體系不斷完善。中方充分發揮政策性、開發性和商業性金融作用,發起設立産能合作基金等金融平臺,推動各類金融機構採取多種方式支援産能合作項目,為企業開展産能合作提供有力支撐。截至2016年底,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沿線國家發放貸款超過1100億美元;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承保沿線國家出口和投資超過3200億美元,對産能合作重大項目應保盡保;9家中資銀行在沿線26個國家設立62家一級分支機構。中方與沿線22個國家簽署了總額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推動産能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相互促進。中方充分發揮有關部門、地方政府、駐外使館、行業協會、仲介機構等多方面的積極性,為企業開展國際産能合作提供外交、商事、資訊等各類優質服務。

四是投資環境逐步改善。中方不斷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提高企業對外投資便利化和規範化水準,督促企業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引導企業積極履行社會和環境責任。截至2016年底,中方與53個沿線國家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與54個沿線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並且積極商簽標準化合作協議、簽證便利化協議等各類合作文件,促進資本、技術、人員等要素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共同為企業開展産能和投資合作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同時,中方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與沿線國家共同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加大領事保護力度,推進雙邊執法合作,有力地保障了企業和公民合法權益。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