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牽頭推進建設“一帶一路”科技組織聯盟

發佈時間: 2017-05-11 13:00:18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中科院 | 責任編輯: 張昊

關鍵詞: 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科技組織聯盟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中國科學院發揮科技國家隊的率先引領作用,主動謀劃、牽頭策劃、總體協調、戰略整合整合已有國際合作佈局,牽頭組織“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科學院及其科研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2016年 11月7—8 日,由中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烏茲別克科學院、哈薩克科學院、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塔吉克科學院、巴基斯坦科學院、波蘭科學院、尼泊爾特裏布文大學、斯里蘭卡盧胡那大學、國際山地中心、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等 12 家單位共同發起主辦的 2016“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近 40 個國家和地區的 350 余名中外科學家參加了會議,其中外國學者和專家 160 余人。參會的還包括荷蘭國家科學院、埃及國家研究中心等 14 家科研機構的領導。會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發來賀信;會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對會議成功舉辦專門批示、高度肯定中國科學院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實現了巨大的成功和影響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實現了中國科學院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戰略部署,標誌著“一帶一路”科技組織聯盟的戰略框架初步搭建成功!

“一帶一路”科技組織聯盟目前包括來自中國、俄羅斯、蒙古國以及中亞、東南亞、歐洲等國家和區域的22家國立科研機構。聯盟章程、運作機制及組織架構等均已初步形成,首屆聯盟大會正在有序籌備中,聯盟預計于2017年正式成立。

大會以“攜手科技創新,促進協同發展”為主題,設立了大會特邀報告會、大會專題討論會、由 20 余家國家科學院和國立科研機構領導和代表參加的閉門圓桌會議及四個與“一帶一路”建設需求密切相關的主題研討會,分別為“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先進適用技術與綠色發展”“疾病與健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與會代表就科技創新如何能夠最大程度地服務於“一帶一路”發展需求,如何開展務實的國際科技合作以應對發展中所面臨的重大科技挑戰,如何對接彼此的科技發展機會以及建立“一帶一路”發展國際科技治理新模式和新機制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研討。

此次研討會無論從參會國家科研機構的數量、外國學者的參會數量,到討論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實現的具體效果和目標,都遠超預期。

會議取得如下成果和共識:

與會中外各領域科學家和學者對我國政府提出的旨在推動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和宏偉目標有了新的認識。不少外國科學家表示,願意積極投身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去,願為科技創新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特別是實現科學、綠色、和平發展做出貢獻。劉延東副總理的賀信,會議安排的“一帶一路”倡議專題報告以及播放的有關宣傳片對外國學者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學者和專家的極大反響。

與會專家和學者一致認為科技創新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推動力,是沿線各國和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各種發展挑戰的核心手段,發揮著基礎性、戰略性和引領性作用,理應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合作中的優先合作領域。科研機構,尤其是國立科研機構應在推動科技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上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共同組織開展戰略諮詢、國際研究計劃,攜手解決實際發展問題,加強對青年科研人員的培養,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會議發佈了聯合聲明。通過閉門會議討論,與會的20多個國家科研機構的領導就多項事宜達成共識,共同簽署發佈了《北京宣言》。《宣言》除強調了上述兩點共識外,進一步明確指出將致力於構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研機構和國際科技組織間的長效協調和合作機制,成立“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設立相關工作組,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領域和在資源、環境、經濟、民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大共性科技挑戰,組織、支援和實施國際科技合作研究計劃。

1   2   3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