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帶一路”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加速科技與經濟融合

發佈時間: 2017-05-10 18:44:15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中科院 | 責任編輯: 張昊

關鍵詞: 中科院,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技術轉移轉化中心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中國科學院全球“一帶一路”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中國科學院順應科技創新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響應“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落實“率先行動”計劃、實施國際化推進戰略的積極探索。

三鏈連結創新各環節

中心圍繞知識鏈、資本鏈、産業鏈“三鏈連結”,實踐創新各環節並行化、創新資源整合化和創新主體協同化聯動創新戰略。通過“三鏈”之間的聯動,加速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直接面向對象國家和地區(東盟作為戰略核心源點,逐步輻射沿“帶”、沿“路”國家和地區)的國家重大需求和民生經濟增長點,通過與企業、研究機構、高校、政府、金融、仲介服務等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多元化創新集群和組織的戰略聯盟。

知識鏈。在現有中國科學院與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現有合作,包括聯合實驗室、科教中心等基礎上,將深度挖掘並整合中國科院院屬100 多家科研機構、3 所大學、9 個海外中心、12 個分院以及百餘家企業等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與海內外科研機構、大學、技術轉移機構、行業協會、大型企業及金融資本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共同對外打造創新合作平臺。中心在“一帶一路”重要匯聚點北京、上海、深圳設有國內辦事處;境外在泰國曼谷、美國舊金山矽谷設有辦事處。該多重國際合作創新平臺不僅適應“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發展。此外,還計劃在香港、義大利米蘭等地按需或根據項目增設辦事處的多樣性,兼顧國內重大創新技術需求和地方政府、企業引入、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的迫切需要,其地緣延伸和合作模式的選擇,也超越區域範圍且更具開放性。

産業鏈。首先啟動與深圳市寶安區的戰略合作,共建保安“一帶一路”科技産業基地;中心在上海嘉定區設有先進製造産業基地,金山區設有新材料産業基地,虹口區設有生命健康基地;在寧夏寧東設有能源産業基地;在福建寧德設有生態基地等,整合各項關鍵技術。最終為産業、區域經濟發展能全方位多層次提供系統解決方案,近端選擇泰國曼谷覆蓋東盟十國,遠端輻射“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中心成立“産業聯盟(産學研或用戶委員會)”是整個中心未來自給自足,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和重要工作板塊。實現“産業聯盟”的聚集,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條的基礎。

資本鏈。“三鏈連結”創新機制的核心要素是資本和科技金融服務與支撐。引入“院士(諾獎得主)+經濟”的嶄新概念,在相關地方政府的支援下建立“一帶一路”技術轉移轉化的國際平臺,搭載“中國科學院輻射‘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産業發展基金”“新絲路産業基金”等作為資本源頭,同時吸引地方政府基金和社會各類優質資本,以 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基金模式壯大,企穩基金實體,形成穩定的資本鏈,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援的保障,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

由點及面,覆蓋全球

中心在逐步拓展“一帶一路”重點區域東南亞科技創新合作的帶動輻射作用,現已在印尼、緬甸、新加坡、以色列、美國、印度、歐盟 15 國的有關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佈局、布站、布點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未來 3—5 年中心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布設 15 個“站”“點”,正在構築由點到面,全球覆蓋的技術轉移轉化生態系統。

中心正在推進的全球技術轉移轉化工作包括:與金磚國家聯合建設金磚遠端醫療示範系統;與泰國合作建立智慧老年照護系統;與義大利院校進行生物化學技術交流;與德國共建功能篩選實驗室;與蒙古國合作推廣秸稈及生物質轉換農肥工藝;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建設生物質轉化為可降解生物複合材料工廠;與香港特區、東南亞等地合作建設中藥藥效量化技術平臺;與澳門特區推動中國科學院技術人才落地橫琴中醫藥産業園;與美國國際矽谷集團合作建設技術轉移數據庫;與緬甸合作利用多能互補的分佈式能源系統;與柬埔寨和越南合作文物保護修護示範工程等。

首席科學家專訪

姜標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

實施“一帶一路”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決策。然而,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必然會導致國內智慧財産權規則的調整和智慧財産權競爭的加劇。同時,伴隨著中國企業海外佈局、對外合作與對外投資步伐的加快,市場競爭加劇,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遭遇智慧財産權國際糾紛也會越來越多。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實施需要有足夠數量的具有市場競爭力和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基石保障。

國際領先的技術交易仲介服務機構的發展規律可以歸納為“以技術資源網路為依託,以專業能力和資本為基礎,面向技術創新和轉移全過程的國際化技術轉移促進服務”。可以歸納為“一個基礎,三個方向”。一個基礎即:廣泛穩定的技術資源和技術服務網路基礎。三個方向包括:全程化/一站式——面向技術開發、轉移、轉讓、交易全過程提供專業服務;資本化/眾籌式——通過投資、融資、PPP等資本籌集手段推動技術的開發和落地;國際化/開放式——基於“一帶一路”倡議所涉國家和地區,面向全球整合技術來源和渠道,對外輻射和輸出。

過去的科技技術交流注重轉移實質,弱化效益需求,擬建設的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全球技術轉移轉讓中心突破了原有體系,吸納所在地上海的優勢,把中國科學院體系內適合輸出的技術和産品與上海市國資委下屬50多家集團、100多家上市公司聯合打包,使需求新技術的企業得以輸出剩餘産能,惠利“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並在當地將技術進行孵化,整合當地需求,優化産品,打造與當地合資的孵化企業,長期吸納中心資源以轉化為當地需求,改善當地的民生、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現狀,提升當地生活品質,提高社會發展水準。

重點突破方向有:上海高研院和深圳先進技術院合作推動的低成本健康“海雲工程”目前在全國26個省級行政區使用,將對“三微一大”整合技術進一步完善,突破可穿戴通信、三維快速術中X線成像和生理大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研製多功能健康眼鏡、無擾睡眠健康檢測枕、人體通信身份認證手錶等新型可穿戴設備,以此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推廣。對於發展中國家,可以推行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健康一體機及低成本健康全科箱房診所,協助其建立基層醫療體系;

上海高研院與亞太經合組織合作推進的車聯網項目。同時將車聯網相關的智慧交通技術,智慧城市建設,汽車産業産品,綠色能源技術,通信産業標準等方面的産品、技術、專利等向外輸出,以佔據中國引領的智慧交通制高點。

上海高研院與彩虹魚深淵勘探的深淵生命科學流動海上實驗室,涵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金磚五國,將為沿線國家海洋資源綜合利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援。彩虹魚深淵科考勘探船將搭載科學家(來自全球頂級專家,涵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金磚五國)進行萬米海洋深淵科考,為科考過程中深海獲取的樣品進行研發、分類、歸庫和成果轉化。包括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對深淵勘探的樣品進行科學分析工作,如微生物培養、天然産物提取、價值藥物分離培養等;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所,對海水含鈾量進行系統分析和存庫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海域)。

(《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