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稅收朋友圈牽手"一帶一路"54國 企業出海有信心

發佈時間: 2017-05-08 14:18:09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袁放

關鍵詞: 朋友圈,稅收環境,稅收手段,牽手,稅收徵管

“企業去海外投資,最怕遇到稅收難題,陌生的稅收環境,讓項目落地遇到不少問題。”福建漳州旗濱玻璃公司總經理曹雨昌説。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越來越多企業面臨複雜的國際稅收問題,稅務部門通過深化國際稅收合作,積極為跨境納稅人減輕稅收負擔、避免雙重徵稅、解決涉稅爭議,有效服務了我國“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戰略。稅收“朋友圈”的不斷擴圍,打通了“一帶一路”上的稅收堵點。

稅收協定成企業走出去“護身符”

旗濱玻璃公司的生産線上,技術人員正緊張忙碌著。作為國內平板玻璃産業的龍頭企業,公司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增資11.7億元在馬來西亞建設兩條玻璃生産線。項目建設開始時很順利,但馬來西亞稅務部門突然要求繳納匯出利息的預提所得稅,使得公司本已緊張的資金更加捉襟見肘。

無奈,公司緊急向國內稅務部門求援,最終經中外稅務部門共同努力,以雙方達成的稅收協定為基礎,為公司減免稅款3400多萬元。

稅收協定,被形容為企業“走出去”的“護身符”。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與106個國家和地區簽訂雙邊稅收協定、安排和協議,其中包括5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協定網路,稅收“朋友圈”覆蓋了中國主要對外投資目的地。2016年,僅稅收協定的利息條款就為我國金融機構減免境外稅收278億元。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表示,有了稅收協定,企業“走出去”不必再擔心東道國的稅收政策什麼時候變、怎麼變,大大提高了稅收確定性,“心裏有數,前路光明,企業才有信心走下去。”

稅收協定具有雙向性,不僅能保障我國企業在境外的合法稅收權益,也保障了“引進來”投資者在中國的稅收權益。2016年,中國稅務部門通過稅收協定為境外納稅人在我國實現稅收減免280億元。

一家在華中外合資制藥企業,依據中外雙方簽署的稅收協定及兩國國內法有關規定,提出雙邊預約定價安排申請,希望得到未來年度生産經營的稅收確定性。經過中外雙方稅務主管當局相互協商,就企業未來年度關聯交易的定價原則和計算方法達成一致意見,併為企業消除國際重復徵稅1000多萬元。企業投資信心大增,將於近期追加投資1.5億元用於新項目建設。

“穩定、明確的稅收政策和透明、公平的稅收環境,是跨境經營納稅人普遍關心的問題,稅收協定可為納稅人提供可靠的稅收預期。”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司長廖體忠表示,今年稅務總局還將與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在內的多個國家開展稅收協定談判,並向“走出去”重點國家和國際組織派駐稅務官員。

《稅收指南》幫企業快速了解投資目的地

薛佳斌是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人員,隨著公司“走出去”項目大幅增加,如何了解當地稅收政策一度讓他十分頭痛,公司曾為翻譯一份雙邊稅收協議花費超過數萬美元。如今,薛佳斌不再為此煩惱,想去哪投資,只要查閱我國稅務部門發佈的《國別投資稅收指南》(簡稱《稅收指南》)就可以了。

針對“稅收資訊不對等”這一困擾企業海外發展的最大瓶頸,我國稅務部門從2015年起全面開展國別稅收資訊研究,到今年4月底,稅務總局共發佈了59份《稅收指南》,涵蓋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之配套,稅務部門還設立了“一帶一路”稅收服務網頁,開通12366“走出去”納稅服務熱線專席,為企業出海提供“精準導航”。

“《稅收指南》主要圍繞境外投資目的地整體營商環境、主體稅種、徵管制度、雙邊稅收協定等內容,進行較為詳細的介紹。”廖體忠説,通過《稅收指南》,“走出去”企業能夠快速熟悉投資目的地稅收資訊,大幅降低企業對當地稅收資訊收集難度。

分享中國經驗,為發展中國家發聲

“這次研修班的豐富收穫,促使我努力為馬爾他與中國之間的稅務合作多做有意義的事情。”來華參加發展中國家稅務官員研修班的馬爾他學員丹尼爾説。

目前,我國已為近300名發展中國家稅務官員開展業務培訓14期。“長期以來,在國際稅收合作規則制定過程中,都是以發達國家及其集團為主導,發展中國家的訴求得不到充分體現,需要對現行的國際稅收規則進行重構。”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許正中認為。

從旁觀者、跟隨者到參與者、引領者,近年來,我國依託“一帶一路”倡議,充分利用二十國集團(G20)委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開展國際稅收規則重塑的重大機遇,努力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權益發聲,主動將“一帶一路”沿線及其他發展中國家訴求融入國際稅收新規則,提出了“修改數字經濟稅收規則”“利潤在經濟活動發生地和價值創造地徵稅”等1000多項立場聲明和意見建議,在《OECD稅收協定範本》《聯合國稅收協定範本》等國際稅收新規則中反映出“中國方案”的鮮明主張。OECD稅收政策與管理中心主任帕斯卡·聖塔曼稱讚中國為“國際稅收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這樣的共用共贏理念和行動贏得了廣泛的國際支援。2015年底,我國與OECD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在江蘇揚州建立了全球首個位於非OECD國家的多邊稅務中心,在稅收政策、稅收徵管等19個領域開展培訓諮詢等多樣化合作。2016年,中國與加拿大簽署首份稅務合作備忘錄,共同探索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入全球合作包容性框架,應對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挑戰,提升運用稅收手段提高經濟治理的能力。目前,我國已經實施此類雙邊和多邊合作項目12個。

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歐亞研究所所長金邦貴表示,中國積極致力於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稅收徵管能力,通過分享“中國經驗”促進民心相通,讓更多發展中國家搭上中國稅改的“快車道”。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