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天然氣管道A、B線6號壓氣站工作區場景。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
一個坐擁豐富油氣資源的國家卻要依靠他國供應天然氣?乍聽有些不可思議,但卻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哈薩克的現實。
追求石油産品和天然氣供應自給自足的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把合作的目光投向中國。
2013年9月7日,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提出的當天,習近平主席和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共同出席中哈天然氣管道二期,即哈薩克南線天然氣管道(以下簡稱哈南線)第一階段開通儀式。這一由中哈兩國合資建設的項目,堪稱哈國內最受矚目的民生工程。在兩國元首的關心和推動下,哈南線日前全線完工。它將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哈西部與人口眾多的南部相連,使南部獲得本國天然氣供應的充分保障,哈近半數人口將告別無天然氣可用、只能燒煤的歷史。
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毫不吝嗇地評價這一項目的重大意義:該工程完工後,“我們再也不用求其他人供應天然氣了”。
共贏——
在鞏固兩國能源安全的同時,也為哈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援
廣袤的中亞大地上,一條原油管道,四條天然氣管道,綿延萬里,連接起中國和中亞國家。其中,原油管道和A、B、C三條天然氣管道都經過哈薩克。哈南線是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哈境內段的一部分。
“2013年哈南線第一階段工程建成投産以來,公司已開始利用該線路連接中哈天然氣管道C線向哈南部輸氣。截至2017年3月,共向哈國內市場輸氣63.63億立方米。”哈南線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中方總經理王立軍對本報記者表示,未來,這條管道在滿足哈南部地區用氣需求的同時,可將剩餘天然氣輸往中國,年供氣能力50億立方米,真正為兩國人民造福,是兩國能源領域合作互利共贏的又一力作。
1997年,中石油成功中標阿克糾賓油田開發項目,拉開了中哈油氣合作的大幕。2013年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提出以來,做長期、穩步、可靠的能源合作夥伴,這是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中哈油氣管道的建設和運營,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中哈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AGP)行政副總經理劉定武向記者介紹,2010年至2016年,中哈原油管道年輸油量連續7年超過1000萬噸,2020年將達到2000萬噸。如今,這條“絲綢之路第一管道”已累計向中國國內輸送原油逾1億噸,進入“億噸”時代。與此同時,截至今年3月底,天然氣管道累計向國內供氣1743億立方米,惠及中國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5億多人口。
中亞油氣管道也為哈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讓民眾分享到了雙邊能源合作的果實。據統計,中石油在哈參股項目已累計向哈政府納稅數百億美元。中石油阿克糾賓公司更是成為阿克糾賓州最大納稅單位和當地經濟支柱,近年來上繳的稅款累計佔阿州全部稅收的近一半。此外,包括油氣資源過境管輸費等一筆筆資金,為哈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日前談及中哈關係,充滿感情:“哈中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水準,成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典範。哈薩克近年取得的巨大發展離不開中方的大力支援。”
交融——
“在公司大家從不説哈方員工、中方員工,最習慣的説法是‘我們都是AGP人’”
從阿拉木圖市驅車兩個半小時,進入阿拉木圖州江布爾區奧塔鎮以東約35公里處,中哈天然氣管道A、B線6號壓氣站就坐落於此。在中哈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負責運營的中亞天然氣管道近4000公里管線上,6號壓氣站是一個普通的工作站點。
剛進站,年輕、帥氣的向志雄站長就讓攝像記者給他工裝上的公司標識AGP一個大大的特寫: “在公司大家從不説哈方員工、中方員工,最習慣的説法是‘我們都是AGP人’,大家早已把中哈雙方各佔50%股份的公司當作一個整體了。”
深入廠區,兩國員工統一著裝,混編辦公室,共同參與所有檢修作業,團結協作的氛圍更加濃厚。向志雄告訴記者,由於企業文化不同,大家一開始還會因加班、休假等問題互不理解,但通過溝通,大家統一了認識,只要保證油氣輸送的通暢,就符合大家的利益。如今,工作中大家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節假日還一起組織聚餐、文體活動,相當默契。
不分彼此,相互融合,AGP這一企業文化已融入員工血液。文控翻譯部翻譯組長柳德米拉·馬卡洛娃創作了一部自傳散文集——《我來自AGP》,記錄了她與中方同事建立的深厚友誼。在首篇《我對中國人民的愛——我們的今天與明天》中,她寫道:“短短幾年,中國已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每次來到北京或廊坊,漫步在熟悉的小徑,感覺像回到了家,而離開中國時,我總會留下一絲思念和牽掛。”
劉定武説,10餘年來,僅中石油中亞管道公司在哈的4個合資油氣管道項目公司,在當地的公益投入就達幾百萬美元。幫扶孤兒院、養老院,為二戰老兵捐贈住房,資助貧困家庭,參與修繕駐地基礎設施等,善行不勝枚舉。企業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當站內車輛一時調撥不開時,附近村民的車輛隨叫隨到,而且分文不取。”向志雄談起與駐地百姓的融洽關係滿臉笑容。現在的他已經是附近村民的貴客,遇到節日或者婚禮等喜慶日子,當地人一定會邀請他和中方同事來做客,並常用一整個羊頭招待他們,“因為羊頭是獻給最尊貴的客人的”。
2012年進入AGP的魯斯蘭參與了6號壓氣站的建設工作,現在是調度室操作員。他告訴記者:“壓氣站的核心設備壓縮機,絕對是世界頂級水準。為了更好地掌握設備使用方法,公司安排我和一些同事到美國、中國、歐洲參加培訓,既學到了本領,又增長了見識。”
像魯斯蘭這樣的哈薩克員工,AGP有1000多人,週邊服務人員則更多。“更重要的是,項目將長期穩定運作,這意味著他們的下一代也可以在這裡找到工作。”劉定武説。
堅守——
“那兩天聽聽中國話,用漢語和人聊聊天,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進廠後一定要小心‘黑寡婦’蜘蛛。”在進入作業區前的例行安全教育課上,向志雄指著墻上的挂圖提醒記者,“有一次一隻‘黑寡婦’掉到我的安全帽上,沒站穩,滑到了地上”。向志雄説得雲淡風輕,記者卻聽得背脊發涼,要知道,“黑寡婦”毒性可是比響尾蛇的還強啊!
但在工作人員眼裏,惡劣的天氣比毒蜘蛛、毒蛇還可怕。6號壓氣站所在地夏季最高溫可達45攝氏度,冬季最低溫接近零下40攝氏度。“不僅溫差大,風也大得嚇人。”向志雄風趣地建議,可以在這裡建一座風力發電站。
壓氣站都建在人煙稀少的野外,一望無際的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很美,但再美的風景看上8年、10年,也難抵相思之苦。當地人員基本半月輪休一次,中方駐外人員,則要面對長期遠離親人的孤寂。劉定武告訴記者,和6號壓氣站相比,位於哈薩克與烏茲別克邊境的天然氣計量站更艱苦,那裏長期只有1名中國員工。“逢年過節,公司都會派一名漢語翻譯到那個站出差,因為那裏的員工説,‘那兩天聽聽中國話,用漢語和人聊聊天,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文控翻譯部經理程博觸景生情地告訴記者,自己長時間駐外,孩子基本上是媽媽、爺爺、奶奶照看。一次回國探親,長時間沒見過爸爸的4歲女兒竟衝著自己脫口而出叫“爺爺”,“心裏真不是滋味”。
獨自駐外,最感虧欠的往往是愛人。“我會利用有限的探親時間最大限度把老婆哄高興。”向志雄這位85後站長,已在現場堅守8年。他頗為得意地向記者介紹他的獨門“秘笈”:“探親期間除了多做家務,多説好話,陪夫人逛街、旅遊外,我還有一招——幫妻子化粧。”他一邊説一邊從手機裏調出一系列視頻,“這是化粧教程,我天天看。現在我化的粧,愛人特別滿意。”向志雄的良苦用心和夫人的善解人意,折射的是中國石油人的樂觀和奉獻精神,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一帶一路”是造福沿線國家人民的偉大事業。偉大的事業、輝煌的成就,從來離不開普通人的奉獻、堅守甚至犧牲。正是因為有這些執著、熱情、樂觀的兩國油氣工作者,中哈能源合作才能在20年的時間內結出纍纍碩果,為中哈持續鞏固政治互信、紮實推進務實合作提供了不竭動力。
漫長的油氣管線,聯通的不只是資源,更是民心。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0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