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中首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時闡述了綠色發展的理念。2015年3月,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也明確,要“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貫穿著綠色理念的頂層設計,為鋪就“一帶一路”的最美底色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帶一路”沿線經過的國家和地區總人口約44億,人口密度比世界平均水準高出一半以上,環境壓力也高於世界平均水準,且環境管理基礎比較弱,容易誘發環境風險和投資風險。因此,建設綠色化的“一帶一路”,與沿線國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趨勢相適應,也與我國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相適應。
“共建綠色絲綢之路”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投資機遇和合作紅利。“一帶一路”中綠色設施建設以及綠色發展潛力的釋放,不僅可以帶來即期的經濟效益,而且有利於消除制約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比如,河北鋼鐵利用河鋼的綠色製造技術,對塞爾維亞鋼廠“三廢”進行綜合利用,在成功扭虧的同時也為當地創造了人、鋼鐵、環境和諧共生的産業生態圈。可以説,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環保産業“走出去”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抓住這一機遇,深化和拓展環境合作、構建綠色發展平臺,實現沿線各國經濟利益與生態效益的再平衡,也體現了符合沿線各國共同利益訴求的可持續發展觀。
風物長宜放眼量,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建設綠色化的“一帶一路”,關鍵是在戰略與政策制定中堅持以綠色理念為引領,國際産能合作與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採取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技術標準與準則,生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要考慮引入綠色標準。要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環境合作、構建環境利益共用機制、建立統一的環境協調結構、積極推動環境制度創新、協調推進環境與經濟的發展等途徑,把“一帶一路”建成世界上最美的“經濟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