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聯合動力"

發佈時間: 2017-04-14 09:47:29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李司坤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關鍵詞: 聯合動力,原油管道,聯合動力號,卸油,馬德

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聯合動力'

圖為矗立於馬德島原油碼頭的四支巨型卸油臂。李司坤攝/光明圖片

【記者連線·“一帶一路”進行時】

4月10日,黃昏,緬甸若開邦馬德島港,波瀾不驚的海面上,懸挂中緬兩國國旗的“聯合動力號”油輪正在緩緩靠港。與此同時,幾千公里外的北京,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來訪的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吳廷覺的見證下,兩國簽署了《中緬原油運輸協議》。這意味著2015年1月30日全線貫通的中緬原油管道項目工程,終於正式投入運營。

中國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

“聯合動力號”靠港後,皎漂當地海關、移民局、檢疫局等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登船進行商檢。隨後,該船在船體四週布放圍油欄。完成這些前期工作後,四支整齊劃一矗立於馬德島原油碼頭的巨型卸油臂開始對“聯合動力號”進行卸油作業。在工作人員的遙控操作下,兩支卸油臂打破了港口的沉寂,發出低沉的轟鳴。經過工作人員的一系列精確作業,卸油臂外臂末端的旋轉介面準確對接油輪的輸油口。“聯合動力號”油輪運載的來自亞塞拜然的原油,流進卸油臂,源源不斷地被輸送到島上儲油區內12個巨大的儲油罐內,日後經過中緬原油管道輸往中國的目的地。

中緬原油管道是中國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此前,中哈石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已經投入運營。中緬原油管道正式投入運營,為中國能源通道的多元化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目前,中國石油進口量的80%,天然氣進口量的約23%,進出口物資的50%,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有分析人士指出,中緬原油管道的打通,減輕了中國對馬六甲海峽這個“海上生命線”的依賴,能夠減少中國能源通道的安全隱患,對於中國能源通道安全具有積極作用。

《南華早報》評論説:“新開闢的這條原油通道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相契合,為輸送來自中東地區的原油提供了一條相比馬六甲海峽更加直接的替代路徑。”英國《金融時報》則認為,“中緬油氣管道是中國兩洋戰略的關鍵所在,為中國提供了多樣化的能源供給,以繞開馬六甲海峽節點,並替代脆弱的南中國海爭議區內航線。”

中緬原油管道起點位於緬甸西海岸的馬德島,全長771公里,設置站場5座,經過緬甸的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及撣邦,從雲南瑞麗進入中國境內。中緬原油管道的設計年輸量為2200萬噸,能為緬甸下載200萬噸。建設計劃早在2004年就已提出,2010年6月3日在緬甸境內開工建設,2014年5月30日順利完工,並於2015年1月30日試運作。

中緬共同受益的工程

在馬德島的兩天裏,本報記者除了見證“聯合動力號”靠港卸油這一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時刻外,還見證了中緬原油管道項目給當地民眾生活帶來的巨變。近幾年來,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有了長足的進步。在中緬原油管道工程項目部的援建之下,馬德島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經實現了由飲用雨水到村村通自來水,由每天僅供電3小時到家家戶戶24小時供電,由零公路到幾乎村村通公路,由無行動電話信號到裝上3G信號通信基站。現在,馬德島上有了農用柴油車、摩托車,建起了學校、醫療站,居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當地居民參與項目建設,就業問題得以解決。目前,約有1000名當地人參與工程施工,約50人在項目部工作,其中10人在重要技術崗位,這些工人將成為今後馬德島乃至緬甸工業建設的重要人才儲備。

隨著中緬原油管道工程的投運,加之已經平穩運作了五年的中緬天然氣管道工程,馬德島、皎漂、若開邦,乃至整個緬甸的經濟發展,都將獲得一份動力。彭博社指出,中緬原油管道的投運將給緬甸帶來長遠的積極效應:“緬甸正處於高速發展中,需要更多的煉油廠等設備,從長遠來看,能源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利於幫助其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需求。”

夕陽的余暉灑在金色的孟加拉灣,“聯合動力號”油輪連接著兩支輸油臂,靜靜地停泊在波瀾不驚的碼頭邊。作為《中緬原油運輸協議》簽署後靠港卸油的第一艘油輪,“聯合動力號”不僅僅是一艘裝載有14萬噸原油的油輪,它更是一個身影巨大的象徵符號。從這一刻起,來自中東、非洲的巨型油輪將源源不斷駛入馬德島,為中緬兩國的共同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注入不竭的“聯合動力”。

(本報仰光4月12日電 本報駐仰光記者 李司坤)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