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中國共産黨

三、能夠爭取革命的大多數,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從而建立起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擁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

中國共産黨在革命過程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形成了革命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反蔣統一戰線,以盡可能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孤立少數,達到分化瓦解的目的,這些統戰工作成為黨奪取全國政權的關鍵因素。

1、贏得了廣大農民的堅決擁護

要奪取革命的勝利,就要贏得大多數人的支援。那麼,如何贏得廣大人民的支援呢? 最主要的就是要適時提出符合最廣大民眾需要的政策。革命隊伍的大多數是農民,誰能贏得農民,誰就贏得了革命的大多數,誰也就贏得了革命的勝利。

關於農民問題對於中國革命的重要性,毛澤東予以多次強調。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指出:“中國的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現在的抗日,實質上是農民的抗日。”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指出,“中國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農民。”中國共産黨深知,農民是偉大革命力量的源泉,而農民問題歸根結底是土地問題,要廣泛地動員農民投入革命鬥爭,必須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毛澤東指出:“解決土地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根本。”正確認識農民問題,並制定出正確的土地政策,是中國革命順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為代表的共産黨人,不斷探索、總結經驗,經過長期曲折、反覆的鬥爭,逐步制定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土地革命路線和基本政策。

2、贏得了中間勢力政治上的支援

中間勢力是影響中國革命走向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中間勢力中,除了中農、小資産階級外,影響最大的就是民族資産階級。要取得他們的支援,首先就要對他們的性質做出正確的認識和判斷,採取正確的措施。中國共産黨通過努力爭取到了民族資産階級等中間勢力的支援。由於中國共産黨誠心發展資本主義,民族資産階級開始傾向於共産黨,決心留在大陸,從而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做出了貢獻。

與此同時,中國共産黨努力爭取和實行民主制度,建立民主政權,否則,就不能把廣大人民尤其是民族資産階級等中間勢力團結過來。黨不僅一再呼籲實行民主制度,並率先在各個根據地和解放區組織實施,主要表現在尊重和保障人權、建立議行並列的政權體制,加強對政府的監督、實行“三三制”,建立一個包容性更強、代表性更廣泛的政權,並努力爭取實行憲政,從而有力調動了社會各界團結抗戰的積極性。而國民黨仍一意孤行,推行獨裁統治,從而使中間勢力對蔣介石的統治失去了信任。

四、黨在歷史關鍵時期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符合民意的革命策略、方針和政策,從而贏得了民心。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每一個具體的歷史階段,都從當時的實際出發,提出順應民心,符合民意的方針政策,如土地政策、工商業政策、城市政策、對地主、資産階級、知識分子的政策、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政策,等等,解決了諸多重大問題。

黨之所以能夠提出這些適合符合廣大人民擁護和支援的政策,就是因為始終注意保護群眾的利益,始終注意走群眾路線。一個政權是不是廉潔,直接關係到民心的向背。為了建設—個廉潔政府,中國共産黨始終要求黨員、幹部和群眾一起過艱苦的生活,不搞特殊化,還採取了嚴厲措施,加強內部監督,防止貪污腐化現象的發生;並加強人民群眾對各級幹部的監督,使貪污腐化分子無處藏身。共産黨人廉潔的作風,得到民主人士和廣大群眾的高度讚揚。

五、黨領導著一支組織嚴密、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革命軍隊並創立了一套符合中國革命戰爭規律的戰略戰術。

中國共産黨要實現武裝奪權政權的明確目標,就需要鍛造一支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一支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軍隊,從而實現“槍桿子裏出政權”。毛澤東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即“黨指揮槍”。1929年古田會議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強調了加強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決議確定了一套實現黨對軍隊領導的原則和措施。在探索特色革命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等創立了一套符合中國革命特點的戰略戰術,確立了正確的軍事路線。在總結長期以來戰爭經驗,特別是解放戰爭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系統地提出了十大軍事原則,比較集中系統地反映了在戰爭中打弱敵和打強敵、殲敵與略地、休整與作戰三大關係,核心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成為人民解放軍剋敵制勝的法寶。

中國共産黨奪取全國政權的歷史經驗,充分證明了老百姓擁護的是代表民意的黨,而不是違反民意的黨。老百姓可以賦予其合法性,也可以取消這種合法性,正如古語所言:“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同時,歷史也充分説明瞭中國共産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無産階級政黨奪取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不容易。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有憂患意識,只有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才能永葆無産階級政黨的先進性。(作者 高中華)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 穆峰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