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劉莊村支書劉遂伸介紹村裏的情況時,念起了曾經村裏人代代相傳的順口溜。中國網 劉楨珂攝影
深山小村莊"順口溜"寫照曾經
中國網河南10月17日訊(記者 劉楨珂)“路是曲龍弓,地是自來形,幹了是鐵蛋,濕了是泥蛋,不幹不濕是肉蛋。”西劉莊村支書劉遂伸念著村子裏一代代人傳下來的順口溜,是西劉莊村曾經的寫照。
西劉莊村位於平頂山葉縣縣城西南5公里,地處偏僻,交通閉塞,經濟發展長期落後。這個深山裏的小村莊有886口人不足千人,每人平均耕地不足8分,年每人平均收入不足3000元。面對貧困,村民們日夜祈盼能發展産業,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卻因長期缺少資金,借貸無門而一再停滯不前。
互助社:創新模式探扶貧新出路
2007年,該村成為國家貧困互助資金運作的首批試點,為村民發展産業脫貧致富帶來了希望。國家先後投放種子資金50萬元,週轉使用480萬元,受益農戶達到196戶,發展養殖戶91個,衍生經濟效益達百萬元以上,資金規模已達63萬元。互助社變輸血為造血,真正成為了貧困山村發展經濟、村民脫貧致富的助推器。
但是互助資金管理談何容易!為了用好這筆資金,並能讓互助資金活起來,西劉莊村兩委班子分析村情,剖析案例,篩查缺陷探索出了一套適用於本村的嶄新的運作模式:一是發揚民主,海選理事成員,讓社會信譽最高的人參與管理;二是自願結合,實行五戶聯保,讓社會關係最好的人相互擔保;三是會商評估,運用防控機制,讓投資風險最低的人獲得扶持;四是封閉運作,杜絕資金外投,讓貧困資金最多的向窮人傾斜;五是日清月結,爭取快收快放,讓有限資金最快週轉創造收益;六是陽光作業,實施公示制度,讓社會各界最嚴監督成為常態。
“多年來,我們村黨員幹部以身作則,保證了互助社持續平穩健康運作。互助社微機管理、紙質賬面和版面公示賬帳相符,沒有一本呆賴死壞賬。”
有了資金,西劉莊村結合自身山高地闊的優勢,因地制宜,把鞏固發展畜牧養殖業和林果業作為了群眾增收的拳頭産業。目前,西劉莊村的養羊戶有80多戶,存欄量達3000余只;通過整理荒地,栽植板栗、側柏10000株,栽植石榴、紫薇7840株,還種植了黑李、核桃等雜果700畝,發展皂角10000株。
“俺家裏養了4頭牛,一年能賺上萬塊。現在村裏路修了,路燈裝上了,老百姓也喝上自來水了,村裏還蓋起了活動室,俺每天都帶孩子來這兒玩。”正在村口帶孫女兒的李大爺樂呵呵地説,“俺們村現在可比以前強太多了!”
西劉莊村支書劉遂伸告訴採訪團,目前村內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還有84戶,297人。下一步村裏要分戶進行精準扶貧,保證戶戶有項目,戶戶能增收,爭取在2018年讓村裏百姓全部脫貧。
如今通過創新資金互助的模式,為困難農戶提供生産借款,順利讓村民擺脫了貧困,成為全國貧困農村跑步脫貧的新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