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潛水員,勇闖龍潭為大國重器撐起“保護傘” ( 1/ 12 )

支援← →鍵翻頁發佈時間: 2016-10-0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朱俊傑 孫紅學 李木強 宋志濤 | 責任編輯: 鄭亮

譚強是北海艦隊某勤務防救船大隊防救技術處高級工程師、海軍一級潛水員。1980年入伍,紮根防救事業36載,成長為海軍部隊僅有的2名高職潛水員之一。在這個高危行業他一幹就是36年;這不僅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勇氣,更源於發自肺腑的熱愛。

潛水員進行水下切割訓練。 攝影 李木強

激情不與歲月老

前些年,鋻於譚強的豐富經驗和優秀組織協調能力,轉任防救技術處高級工程師的他,被大隊黨委委以全面負責潛水專業訓練的重任。 “幹潛水就是吃青春飯,雖然我的年齡不適合繼續執行大型水下作業任務,但我有責任培養更多比我還強的潛水員。”譚強又向著培養壯大潛水員隊伍發起衝鋒。為了儘快讓潛水員隊伍形成梯次發展,無論寒冬還是酷暑,訓練場上始終能夠看到譚強的身影,1天8小時,1年120余天的碼頭潛水訓練,近百天的海上勤務保障任務和大深度潛水訓練,除了出差譚強始終堅持全程跟訓參訓,30多年如一日。潛水員水下訓練科目多,為了切實摸準訓練品質,譚強常常穿上潛水服入水查看,並在水下對年輕潛水員進行手把手幫帶。每次接新裝備後,譚強都會先自己“琢磨透”,再根據潛水員的技能水準制定出不同的訓練計劃,“因材施教”強化專業技能。

潛水訓練風險性大,一名合格潛水員的培養週期需要數年的時間,為充實人才儲備,譚強頂住安全壓力大膽啟用新人,施行“任務現場教、穿上裝具學、水下作業考”的潛水員培養新模式,讓他們在實踐中消化經驗、提升技能。他們當中,有5人因執行重大任務表現突出先後8次榮獲個人二等功,1人被評為“海軍十傑青年”,多人獲得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三等功等獎勵……

在大隊官兵看來,譚強不僅是當之無愧的專家、潛水行業領頭雁,更是一個心繫深海、獻身使命的老兵,用青春歲月和智慧擔當為“水下蛟龍”淬煉筋骨,助力他們勇闖龍潭為大國重器撐起“保護傘”。(朱俊傑 孫紅學 李木強 宋志濤)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