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強進行冬季深潛水訓練。 攝影 李木強
執著鑽研敢為先
從行政崗位轉任潛水工程師後,譚強的攀登足跡並未止步。
前些年,某新型潛水裝具列裝部隊,由於是從國外進口,新裝備除了性能説明書,並沒有相應的訓練中操作規則和流程,就好比空有一把絕世好劍卻沒有劍法。
為儘快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譚強率領幾名骨幹組成新裝具試用組,先從游泳館開始探索使用,再到碼頭實際操作,初步摸索出一套規則後再通過海上大深度潛水進行檢驗。他還多次借助出差、參加研討會、廠家下部隊維護等時機積極請教和交流,吸取知識,借鑒經驗。總結的裝具操作指南,得到了兄弟部隊和潛水員的一致認可。在譚強的傾力推動下,大隊潛水員很快擺脫了對老裝備的依賴,不到2年新裝備就形成了戰鬥力。
一次,大隊在組織潛水員執行某水下堵漏任務中遭遇了“滑鐵盧”,因海況惡劣、艦艇結構複雜,任務幾經週折才勉強完成。難題面前,譚強卯足勁兒決定研製一套系統化潛水作業水下模擬平臺。50多個不眠夜、10余次修訂完善,他和團隊創新研製出水下堵漏訓練模擬裝置、法蘭盤接力訓練裝置和潛艇救生裝置等多件訓練器材,成為基地範圍內第一套系統的潛水作業模擬平臺。
多年來,譚強用透支的身體和敬業汗水踏出了一串串閃光的軍旅足跡:
——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潛水專業考評員,交通部救撈局高職評審委員會委員,海軍防救裝備採購專家組成員,北海艦隊專業技術資格評委會專家庫成員,海軍潛艇學院兼職教授;
——主筆起草和參與制訂了海軍、艦隊潛水專業十幾類作業規章制度、技術標準、實施細則等,革新解決了重潛水頭燈架、失事潛艇援救部位接頭等多項裝備維修和改造問題;
——撰寫《大深度沉沒彈體搜索打撈》等學術論文30余篇,先後多次榮獲全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海軍作戰部隊優秀科技人才獎,6次榮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