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陜西版《白鹿原》的意外驚喜[組圖]

發佈時間: 2016-05-30 15:19:21  |  來源: 中國新聞週刊  |  作者: 周鳳婷  |  責任編輯: 董寧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白鹿原》是面鏡子

從25歲做演出隊隊長開始,李宣有20年藝術行政的經驗。很多困難,在她的回憶裏都雲淡風輕,“做不好還做不壞了”是她的口頭禪。

三年前剛到劇院時,劇院處於“三無狀態”,即無編劇,無演員,無觀眾,而這導致的是“三不信任”,同事之間不信任,下屬和院領導不信任,上級領導對陜西人藝不信任。劇院賬面結余13500元,往來賬務挂賬,欠賬660萬。

當時劇院裏已經有兩年沒開過全院大會,上任後李宣開了一次會,她對大家説,“我要幹戲”。新戲用股份制,願意合夥的,自己投錢入股。李宣想試試,“通過我們的努力,能不能不賠錢。如果證明了陜西的市場不需要話劇,那就別為理想拼搏了。”

作為一個空降的劇院管理人員,李宣也想以這部戲為試金石,看看劇院有多大的專業含量,在一起工作是否團結,還有劇場的服務、票務管理、燈光、音響、舞美的情況。“這是老劇院,只有做事兒才能了解。”但藏在這後面的更大的一個心願,是她想試試,自己有沒有可能“成就戲劇夢想”。

李宣是在劇院長大的孩子。她的父母都是戲劇工作者,兒時每天放學,她都在劇場的最後一排椅子上,等著父母排練完一起回家。她父母當時所在的鐵一局文工團已經解散。而當時陜西人藝也是窘迫潦倒,演員外出排戲、講課,賣茶葉,開舞廳。

第一部戲,在非常窘迫的條件下完成,名叫《慾望都市》,9個股東包攬全部的製作。《白鹿原》中白孝文的扮演者李俊強就是9個人之一。李俊強2008進入劇院,復排過一齣戲,新排過一齣戲,演了一場,就不了了之。是李宣的到來,讓他重新看到了在舞臺上演戲的可能性。

第一齣戲,為了盈利,李宣甚至在戲裏植入廣告,“在演出中途抽獎,需要説電話號碼就報經銷商電話號碼。其實挺悲哀的。但你沒有存儲,沒有積累,拿什麼講究呢?”第一部戲盈利了,投資14萬,演了36場,掙了24萬。讓大家看到了希望。原本有心做戲先觀望的人,也陸續回來。

此後,李宣用一部又一部的“做戲”,來收復“人心的失地”。一年後,劇院已經排演了13場小劇場劇目。2016年,劇院有能力帶著《你在燈火闌珊處》和《白鹿原》兩齣大戲進京演出。

但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一股冷水突然向她來。

“我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但這個戲還是讓我大哭了兩次。”

一部主旋律戲劇,剝開臉譜化、程式化的表演,讓觀眾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本是好事。但涉及黨派、特定歷史環境下的人物塑造,涉及“性愛”的舞臺表現,都受到了部分思想保守的觀眾和劇評人的質疑。

西安首演後,觀眾反應熱烈,説“這是有史以來看過的最好的劇目”。但爭議也開始瀰漫。“陜西的舞臺上從來沒有色情的演出,小劇場搞壞了吧?”“在舞臺上脫成那樣,這戲太不像話了!”“能不能不要讓白嘉軒哭,都解放了哭什麼?”

最後,這些情緒都被發泄到李宣一個人身上,因為她是“聘來的院長”。

前一波余溫尚未退去,聽説《白鹿原》又去北京演出,痛心疾首的文藝批評家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口誅筆伐。李宣覺得委屈,“哪怕我們演臭了,你來罵我都行,但還沒演呢。”

此次製作《白鹿原》,胡宗琪在創作的過程中沒有受到過多的干預。孟冰也曾表示,文化廳領導和省人藝的領導從一開始態度就十分明朗。

但他們不得不接受幾處修改意見,比如有領導認為,小娥和鹿子霖在炕上被窩裏動作幅度過大,草垛邊小娥勾引白孝文拉扯時間過長,白孝文沉迷性事太露骨,以及鹿兆鵬和白靈假扮夫妻中過於主動等等,要求導演一一修改。

那是李宣第二次哭。看著導演和演員在如家大廳裏,重新改戲,“那麼大一導演,跟民工似的。”

李俊強説,如果沒有李宣在2013年帶來的希望,自己也許就帶著“慘澹”的心情離職了。但現在,他臺上台下,都在揣度:“白孝文在那樣的環境下,那樣的困惑中,到底要什麼樣的生活?”

正是所有參與者對戲和人的尊重和敬畏,讓觀眾獲得了意外驚喜

 

 

   上一頁   1   2   3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