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拍攝的余秀華。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詩歌是她的拐杖
現年39歲的余秀華,來自湖北鐘祥市石牌鎮橫店村,家中務農。余秀華因為出生時腦缺氧而造成腦癱,無法幹農活,無法考大學,高二下學期便輟學。從此之後,她賦閒在家,詩歌成了她忠實的夥伴。
余秀華的詩走紅後,一些質疑聲隨即涌出,認為這些爆發力非常、叫人瞠目結舌的文字,不太可能出自腦部患有疾病的人。但人民網在去年12月的一段視頻採訪,讓另一些人對余秀華起立致敬。
在視頻採訪中,因為殘疾,余秀華説話時模糊不清,搖頭晃腦,走路和打字時感覺很費力。“有時候就是自己一剎那的感覺,不高興的時候,就去表達一種不高興的情緒,並不是説要用詩句達到什麼樣的表現……對我來説寫詩是一件小我的事情,我覺得我的殘疾就是命,有些事情你改變不了,改變不了的就是命運……你在這個地方,你想走你想飛,但是你飛不起來。”
很多年來,余秀華在家中所能做的,就是掃地、做簡單的飯菜。幹活時,掃帚充當了她的拐杖,一如詩歌在她生命中的角色。
在給《詩刊》配發的自述中,余秀華寫道,詩歌“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的時候,它充當了一根拐杖。”
這根拐杖,讓她在艱難的人生道路上自覺安穩。“當生活很單調很無聊的時候,總要有一種東西讓你對生活有點希望,那就是寫詩嘍。”她説,正如鄰居們冬日打麻將一樣,自己寫詩也成了一種習慣,一天不寫,心裏就癢。
余秀華很高産,有時候一個下午就可以寫五六首詩。在擱筆良久的小説《泥人》中,她把寫詩稱作“一個人的私密旅行”。只不過她的旅行用一根手指完成—因為腦癱,她只會用左手食指打字,打字的時間遠遠超過構思。她的電腦是2009年湖北的網友們捐贈的,因年久失修,螢幕會隨著余秀華敲字而閃動。
在她的部落格上,有網友稱,讀余詩,常常讓人有“悲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感。她的殘疾、她不幸的婚姻、她無法擺脫的封閉農莊,和她的詩歌對比,悲情仿佛是註定的。親情、愛情是余秀華詩中常見的題材,這或許因為她的愛情還未盛開便已凋零。然而余秀華對此卻不以為然:“悲傷是我人生的主旋律,悲傷的時候更容易寫詩,但我不是一個悲情詩人,我高興時也寫詩。”
不過,余秀華還提到,寫詩給她帶來了一些詩壇的名氣,無法給她帶來很多財富,《詩刊》發表余秀華的詩後,給她寄來了1000多元稿費,讓她非常高興,她每月的低保救助金才60元錢。
等待未完,除了愛情,還有詩歌被人認可,還有走出這封閉的村莊,還有回報父母。余秀華説,聊以自慰的是,目前已有兩家出版社跟她聯繫,希望可以為她出版詩集。